最近幾年,來自於日本的流行用語「斷、捨、離」,最初指的是處理生活上的雜物。但是,其實「斷、捨、離」的概念,中國早在幾千年以前就已經存在,包括《易經》、老子的《道德經》,都可以看見「斷、捨、離」的哲學思想,讓我們藉由改善生活品質,然後從外而內,提升精神素質。
Edward Chan/講得不錯,但標題改一下會好一點,也許時間短,無法把物—悟—道德經上說得清楚,有點可借。
其實個人生活在世,應以這個人為本,外在的人事物只是一個緣,若把心放在這些緣上,割捨不了,最終會成為人的一個無形枷鎖,看看自己的生活或家,就會知道自己無形的枷鎖有多少,所以要學習在人事物上,看見,那一切不過就是一個緣,緣盡就斷捨離,也就是放下,那麼自然能在物上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