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絕對是一門藝術 好話壞話只在一念之間

劉 鏞/有個丈夫想跟太太親熱,撫摸著太太,頗有情趣地讚美:「親愛的、妳的皮膚摸起來又細又嫩,絕不像四十歲的女人。」

  開心的太太笑回:「是啊!最近摸過的人都這麼說。」

  『啪!』一記耳光。粗魯暴怒的丈夫吼道:「妳最近讓多少人摸過?快從實招來!」

  太太摀著臉,委屈哭著喊:「大家是這麼說啊!每個護膚中心的服務小姐都這麼說。」

  怎麼看都像笑話、對不對?問題是,當你細心觀察會發現,生活週遭充滿不少這樣的笑話。

  只因為一句話沒說對,常不小心把喜劇變成了悲劇,把眼看就要辦成的好事變成了壞事。

  「 話 」人人會說,只是不見得人人「 會說話 」;有話好說,只是不見得人人會說好話。

  不說好話的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沒有多想一想。

舉例:

  有個朋友,在新居的後院搭了間工具房。那工具房是買現成的材料,再DIY自己拼裝,專門用來放剪草機、鏟子、鋤頭這些整理花園的工具。不過興高采烈地才拼裝到一半,就有鄰居隔著牆喊:「你亂蓋房子,是違法的事。」

  朋友氣極了,跑到建管處去問,得到的答案是蓋十呎乘十呎以內的工具屋,不違法;超過規定尺寸才違法。他趕緊回去量了量買好的工具屋,是十呎乘十二呎,多了兩呎,於是拿去退掉,換成合法的尺寸。

  工具屋搭好後,他心想:「我非要去糗糗那鄰居不可,告訴他中國人可不好欺負,我去政府單位問過了,現在搭的絕對合法,歡迎你去告!」其實何必這麼說呢?「若換個方式,若對鄰居說:『真是謝謝你,幸虧你的提醒,不然我的工具屋多了兩呎,得違法拆除就白蓋了。』兼具表達出告知與感謝鄰居的善意,你也問過政府單位,現在是合法建築了。

  朋友想了想,覺得有理,照辦了。結果不但沒有得罪鄰居,還交上了好朋友。豈不兩全其美!

  再說個故事。有個人和他太太為了一點小事吵架,要離婚,起因居然不是壞事,還是好事。那一天,他太太買到一條上好的石斑魚,特別打電話到辦公室:「你離開辦公室的時候,打個電話回來,我好下鍋蒸,這石斑魚,多一分鐘少一分鐘都不成。」那太太想得很好,丈夫出門,她蒸魚,丈夫進門,正好上桌。

  偏偏她丈夫下班的時候,才打完電話,說要出門了,就碰上個客戶突然造訪,耽誤了二十分鐘。「糟了!」送走客戶,丈夫心想,趕緊又撥個電話回家:「對不起,臨時有事,現在才能走。」

  太太一聽,在那頭跳了起來:「什麼?你還在辦公室?你不知道魚涼了不好吃嗎?你知道這條石斑魚多少錢嗎?」丈夫沒多吭氣,匆匆忙忙開車回去,一路想,一路急,加上晚了,餓,胃都急疼了,路上還差點撞了人。進門沒好氣地說一句:「魚涼了就涼了嘛!熱熱不就得了?」

  太太也沒好氣:「你是沒命吃好魚,以後給你吃涼的。」兩個人當然「吵翻了」,拉開嗓子吼,把孩又都嚇哭了,一條好好的石斑魚,放在桌上,誰都沒吃,還差點離了婚。

  生氣中的彼此、他們是「會說話」嗎?!如果那作太太的,能像那搭工具屋的朋友,換個角度說:「別急!別急!魚涼了,微波爐熱一分鐘就成了,開車小心點,我們等你。」

  那丈夫不是會感激老婆的體貼嗎?會說話與不會說話,常在那一念之間。一念之間,他懂得忍、懂得退一步想,想想壞話怎麼好說,狠話怎麼柔說,就可能有個喜劇的結局。那一念之間,他毫不考慮地脫口而出,則可能是個悲劇的結尾。

  雖然許多人讚美我口才好,但是我從不這麼認為,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總是說錯話。即使到今天,我每天晚上還是常把白天說的話想一想,檢討一下,是不是有不妥當,或者「有更好的說話方法」。

  說話的確是一門藝術,很多事都是由於說錯了話而使得小事變大事,大事變憾事,多分尊重、多分體諒、多分思考,多分溝通,人與人相處將會融洽。     

  箴言廿五章11-14節:「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智慧人 的勸戒,在順從的人耳中,好像金耳環和精金的妝飾。忠信的使者叫差他 的人心裡舒暢,就如在收割時有冰雪的涼氣。

  空誇贈送禮物的,好像無雨的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