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艱難的修行。練就這幾種“氣”,會在無形中助你一臂之力。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性難變,惟讀書可變其氣質。”真正的氣質,不是財富烘托出來的得意,也不是美貌之外的空乏,而是一個人獨特的品質和魅力。
愛讀書,等於結交了一位良師益友,得到了一個知音伴侶。讀哲學書,可培養大氣;讀專業書,可培養才氣;讀休閒書,可培養靈氣。
在書中看冬雪夏螢,聽風聲鳥鳴,它讓你拓展境界,生活豐盈有趣;讓你有所思有所為,不被困難瑣碎干擾。
讀書還會修飾一個人的容貌。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自然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舉止高雅,行為有度。
誠信,是一種推己及人的善良和責任,是維持良好關係的紐帶。講誠信的人,不輕易許諾,但一旦許諾就一定會做到。
他們深知,一個人言行一致最難得,答應別人的事情,便肝腦塗地完成。對於超越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也會有禮貌的拒絕,三思而後行,不會隨意誇下海口。
講誠信的人,不打妄語。他們不說無邊無際的話,不做虛頭巴腦的事,讓人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誠以養德,信以立身。誠信是一個人最好的風水,具有強大的凝聚力,會吸引到越來越多的財富和朋友。
俗話說:“話軟著說,事硬著做。” 智者不是處事圓滑,而是剛柔並濟,秉持內心的原則。在一次宴會上,曾國藩的部下們在評論朝廷的幾名將帥。有人說:“左帥嚴,人不敢欺;李帥明,人不能欺。”
曾國藩問:“可否也給我個評價?”一名屬下小聲答道:“曾公仁,人不忍欺。”真正“有本事”的人,不是八面玲瓏的人,而是秉持原則的人。曾國藩做人做事,向來以誠待人,言出必行,很難令人不服。
一個沒有原則和沒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沒有舵和羅盤的船一般,他會隨著風的變化而隨時改變自己的方向。只有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有能力,有原則,有底線,才不會成為隨波逐流的庸人。
古語有雲:“每逢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靜氣,是褪去心中的浮躁,看清事情的本質。靜下心來,才能堅定人生的大方向。
靜氣不是等待,而是一種積極平和的心態冷靜觀察刻苦思索的過程,是鎮定自如沉著應對的意志,是從容不迫永不言敗的信念。
靜下心來,才能穩定從容處世不驚。“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 成大事者,心有靜氣,遇事不慌,處事不驚,靜中生智。
靜下心來,才能積蓄力量。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很多時候,你為他人鋪的路,兜兜轉轉,最後也成就了自己。當你在別人山窮水盡的時候,出手相幫,不僅為他人找到了柳暗花明的好風光,也找到了那個熠熠生輝的自己。在人生路上,互相搭橋,才能彼此成就;共同成長,才能互利共贏。
利他,就是最高境界的利己。“假如有一天你失去了方向,那麼請保持樂於助人的善良,這樣你就不會過得太差。”助人者,人恒助之。懷揣一顆悲憫心,不管何種境地都能熱誠助人,福氣就會越來越多。
《圍爐夜話》中說:“和氣迎人,平情應物。”用和氣的態度與人交往,讓對方舒服,這是一個人極好的修養。生活不會始終稱心如意,有情緒很正常。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問題更加嚴重,害人害己。
生活中,有太多人喜歡斤斤計較,他們將煩惱無限放大,內心充滿了怨憤和痛苦。巴金說:凡事要看開些,少一些爭辯就少很多是非。無論失去什麼,都不要失去好心情。心若計較,處處都是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晴天。
人生都是贏在和氣,輸在脾氣。只有懂得控制脾氣,包容他人,才能收穫和顏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