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隱茶庵~詮釋茶生活的靜好自在

可能是室內的圖像

一、小隱茶庵.臺北店

  「小隱茶庵」是一處寧靜、隱於市的茶室,店主 Lily 跟 Sam 希望塵囂之中能有小天地讓大家品嘗茶文化,品需要時間,品需要空間留白,步進中正紀念堂附近的巷弄內,轉角處那間米白色小店,純淨素白的模樣,不自覺就讓人慢下來。

可能是街道的圖像

  設計真功夫,素白靜雅、細節處處

  因為喜歡「萬鏡寫真館」的氣氛,Lily 請來相同的設計工作室 Homework Design 幫她們改裝「小隱茶庵」,很難想像,這裡原本是家牛肉麵館,三面沒有外牆只有鐵卷門,也許正因如此,才能充分發揮想像力,Lily 跟 Sam 提出的設計大方向只希望空間青春,能讓人隨性輕鬆的坐下來喝杯茶,然後要有一區榻榻米座位。

  剛好 Homework Design 平常也經營收集老件舊物的選物店 Homework Studio,可以從設計之初就把店內的擺設道具納入想法,找到了老檜木窗框、木門,就依照物件的尺寸再砌上水泥牆,圓形窗戶與入口拱門則是配合 Lily 女性婉約的個性,讓喝茶空間多了些柔軟,Sam 的海派人緣,則為店裡邀來書法家謝秉鈞老前輩為店名賜字與鯉魚圖墨寶,增添人文氣息。

可能是室內的圖像

書法家謝秉鈞老前輩為店名賜字與鯉魚圖墨寶。

  僅10坪,卻讓人感受寬敞

  室內空間僅10坪大,卻感受寬敞,僅有方桌、圓桌、榻榻米茶席,最近會增設戶外區的座位(工作臺旁),但不多,容兩位。夏日清風徐來,聽著風鈴聲飲用一杯滲透心涼的冷泡茶,著實樂事。店內用的茶道具,也很講究,尤其是陶藝家王文德的作品相當讓人驚豔,茶具融合了美感與實用性,茶壺無論是斷水、瓶蓋緊密程度、握身,都令人愛不釋手。Sam 透露王老師將與「小隱茶庵」合作,推出特別企劃。

可能是咖啡杯的圖像

*剛推出的新款茶單,也是倆人多處尋覓而來的好茶,Sam 笑說:「有次一整天試了太多款茶,居然喝到微醺的感覺。」

  「野薑」是帶著白花香的金萱綠茶,喝起來有獨特淡淡的牛奶味,清甜清甜,不知為何,真的覺得喝著變美人,難怪是店內女性客首選。隱藏版「南投秋季凍頂烏龍茶」,有炒米香、微微的焦味,一點花果香,雖然入口微苦卻會回甘。Sam 則私心愛「福鼎白茶」,套句他說的話:「喝起來很特別,真的不像茶,入喉順口,可以喝一整天。」

可能是室內的圖像

  茶點也是特別請人製作,山楂糕、核棗糕、綠豆糕、桂花糕,不甜不膩,配茶剛剛好。店裡也販售朋友的茶品牌「開蘭茶Kalon」與「白水堂」養生安神茶,一同推廣茶事。

可能是食物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食物和室內的圖像

  「小隱茶庵」LOGO 意象代表茶湯映出來的景色,店內所有的設計、擺設用心,有巧思、有細節,在這咖啡廳隨處可見的城市,Lily 與 Sam 希望這歲月靜好的空間,能吸引並邀請大家來品茗,親近茶文化。

二、「小隱茶庵 信義店」

  臺北捷運象山站旁,鄰著信義區住宅旁的小巷,「小隱茶庵 信義店」在春節年後悄悄開張。店門一貫的低調,推門入內,循著橘紅牆面拐彎,瞬間,從總是明亮喧鬧的城市氛圍轉換,步入了隱世但不避世的靜謐。

  揉合喫茶店與咖啡館的怯意氛圍

  「第一間店的空間設定比較古樸,女性化一點;但在規劃信義店時,我跟設計師 Marco 說,不妨男性一點吧。」與設計工作室 Homework Design 再次合作,以日本大正時期的浪漫風,混入了西方與東方元素,揉合了喫茶店與咖啡館的氛圍,店主 Lily 說,不能靜到讓人卻步,而是要有融入生活的放鬆感,讓無論是一個人或三五好友,都能自然地沉澱心思、自在地聊著心事。

  混入了稻草、米糠的橘紅牆面,顏色優雅也很有手感。

  茶庵是日本茶屋之意,第一間店時受限於場地條件只能仿個感覺,但信義店就真的把茶庵的感覺帶了進來。打掉了將近一半的牆面重新砌築,很有手感的橘紅牆面混入了稻草、米糠,與深色木條搭配的黃牆摻入了灰,施工時為了校正色彩,用上了各種不同的光線來照射確認,讓即使有點鮮豔的顏色,也能有無壓迫感的靜好。

  牆上的掛畫是日本大正時期嶺口貴子的作品。嶺口貴子以地上的花組成一幅畫,不會到太華麗鮮豔,但呈現出每一種小花的模樣,質樸自然。店裡的傢俱,是台南鳥飛古物店老闆葉家宏搭配的。他刻意選了深度不超過 50 公分的櫃子,因為恰到好處的厚薄度可以不顯厚重,同時點出了形式,不影響到整體的空間感。

未提供相片說明。

*店內的傢俱是由台南鳥飛古物店老闆規劃搭配。

  店內的選書以人文類為主,不一定關於茶,也有許多心靈相關的書籍。

  醉月、山霧、炒米,讓人喝了有畫面的選茶

  不同於一般茶店,小隱茶庵沒有擺很多茶道具,而是將其濃縮。Lily 解釋,小隱茶庵的初衷是希望茶能融入生活之中,因此簡化繁雜的泡茶道具與過程,想讓大家在簡約的器具裡先接觸到茶。點一款茶,端上桌的茶道具僅一個茶杯、一個茶盅、一個茶壺。但儘管如此,茶道具的選用仍是很講究的,與一店一樣,使用陶藝家王文德的作品,其良好的實用性以及美感,讓品茶新手也能用得優雅自在。

  茶道具選用陶藝家王文德的作品,美感與實用性俱佳。

  翻開菜單,無論茶與小食的品項都多了許多。山楂糕、核棗糕、綠豆糕、桂花糕,都是特別請人製作,不甜不膩,配茶剛好;不希望客人空腹喝茶,於是在原本的炸醬麵之外,多了牛肉拌麵、金沙瓜子肉燥麵、麻辣鴨血麵、水餃⋯⋯等選項;每一款選茶都很不同,差異性大,比較有個性,讓人能很快區分不同種類的茶。喜歡無咖啡因的,這裡的龍眼花蜜水、蝴蝶薑茶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可能是食物和室內的圖像

*茶點餐食的品項比以往多了許多,光是麵類就有五、六款,還有水餃。

  野薑、醉月、山霧、春滿、秋陽、院裡炒米......,茶單上的名字每一個都很有畫面,全來自店主人選茶時親自品嘗過的體會。「像是院裡炒米,喝到這款凍頂烏龍茶時,感覺像是正經過鄉間的三合院,人們在院裡忙活著曬東西、炒東西;山霧,則是有點像咖啡的茶,仿佛霧氣裡聞到了淺焙的咖啡香氣。」

  Lily 最喜歡的視角之一。從吧台區往外看,新砌的橘紅牆面與最週邊黃牆,一陰一陽的兩個圓(圓窗與圓櫃)。

  Lily 也提到的店名的由來,「小隱的隱字,來自於植物;植物總是先向下紮根,才往上開出花朵,隱的意象就是過程,如同人生的眾多階段裡,其中一個過程是「隱」。那個隱能激發出之後更多的夢想與想像。」

  店貓之一「茶茶」(台語發音,蘇格蘭折耳貓),有點傲嬌,但觀察你一陣子之後會來討拍的!

  小隱茶庵,是期望構築一個讓人能沉思、放鬆,與心靈有關的所在。店內的兩隻貓便是一隻米克斯取名小隱,一隻蘇格蘭摺耳貓取名台語的茶茶,牠們安靜且自主的陪伴,為飲茶、喫茶食的片刻注入溫暖。

  小隱茶庵 信義店外觀 攝影/侯俊偉

  小編說兩句

  《微茶道》運營多年,深得大家的認可。為了茶人間更好地溝通與探討,小編認為建群,為大家提供一個茶道的交流場所很有意義。如果您想加入組織,請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小編個人帳號,備註“加群”,我們會請您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