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隨筆~蟄居生活的領悟

  我很喜歡這一句話:「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 ”一個人清心寡慾,心靈平靜如水,就不會因事多而煩惱。

未提供相片說明。
  在紛繁的凡塵生活中,疲憊的不僅僅是身體,還有蒙塵的心靈。清理心靈上的污垢,保持身心和諧狀態,人生才會逍遙自在。

雜念清空,生活輕鬆

  古有明訓:「心不專一,不能專誠。 ”心有雜念,做事就難集中精力,雜念清空,才會有所成就。  
  唯有把雜念清空,讓心安靜下來,多做點正事,才有可能實現夢想。可是,人心動,雜念就會起,人不是聖賢,很難讓萬事不縈懷。既然我們的修為還不夠,心頭還會起念,那就起正念;亦即,無我之念。
  老子說過:「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人越是無私,得到的東西就越多,因為利他才能利己。  
  當正心正念成為主流,雜念沒了市場,自然就會消失;正心做人,正念做事,心中無掛無礙,生活就會悠然自在。

過往清零,重新啟航

  電影《太極張三豐》中,君寶被師兄天寶出賣,好多江湖義士,也因他慘死。君寶難以接受,悲痛過後陷入魔障,一天要瘋三次。經過淩道長精心治療,君寶的瘋癲症才漸漸地有所好轉。
  有一天,君寶從挑夫身上受到啟發,決心扔下負擔,奔向新生命。君寶結合氣功心法,反覆苦練,練成了太極拳。最後,君寶打敗想奪天下下家寶,為民除害,成為太極宗師。
  身不苦,福不厚,心不苦,智難開,在苦難中頓悟,是人生最好的修行;一個人失敗並不可怕,修復好內心,從頭再來,就能重獲新生。
  古有明訓:"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過去無法追回,未來可以期待,把握好今天,就有希望。往日傷心事,可以回憶,可以哭泣,但別喪失自愈能力。一切從零開始,人生也許就是另外一番模樣。
  莊子說:“哀莫大於心死。 ”要知道,毀掉人一生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內心。人的生死,在別人眼裡並不重要,只是一場熱鬧。所以,無論境遇如何,善待自己,好好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與其悲歎,不如改變,寧吃苦中苦,別留終生憾。對過去釋懷,和自己和解,風雨過後重新啟航,定會迎來明媚陽光。

內心清靜,人生從容

  《道德經》中有言:「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老子認為,一個人只有去掉貪婪,無欲無求,才會無憂無慮。
  《清靜經》亦云:「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控制慾望,心就安靜,神就清明,人的狀態就會好。心不被外物所累,靜如止水,人才會神骨俱清。
  生活中,若這也想要,那也想要。為滿足慾望,四處奔波,身心俱疲,哪有快樂可言?
  當然,人無慾望不可活,但讓慾望驅使著生活,就容易喪失自我。因此,學會知足,不攀不比,適度減少慾望,也能在平凡中活出精彩。坦然面對一切,萬事隨緣,心態不失衡,人生才能淡定從容。
  經文有句話:「境隨心轉,命由心造。 ”人生是好是壞,全在於心態。心態決定狀態,狀態決定命運。雜念清空,過往清零,內心清靜,狀態就會豐盈。
  遇事不亂於心,不困於情,凡事順其自然,活得就能安寧。人生不同,各自修行;人若心安,萬事就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