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府開講~鐵路高架後嘉市生活樣貌

  【本報訊】嘉義市府在北榮里嘉邑太師府-巧聖仙師廟於23日上午九時,辦理第二場「鐵路邊的所在-厝邊作伙來開講」民眾參與活動,現場除了有交通部鐵道局北部工程處、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資產開發中心開發科謝武昌科長、市府都市發展處黃世賢副處長、交通處鄭君健處長、警察局第一分局殷嘉宏副分局長、嘉義市西區區公所黃浩君區長、工務處、建設處與嘉義市東區公所等人傾聽市民的需求與想法外,蔡文旭議員、凌子楚議員、黃露慧議員皆親自前來參與,蔡澤峰副議長、傅大偉議員、蔡榮豐議員亦請服務處同仁前來關心,鐵路沿線地區里長北榮里黃福林里長、北門里洪義松里長、紅瓦里蔡旻岳里長也都到場交流與分享博愛陸橋至北興陸橋間的發展可能性。

001

  當日第二場開講內容聚焦於博愛陸橋至北興陸橋之間的未來發展願景,主要邀請對象為慶安里、北榮里、北門里與國華里的市民,活動開場首先播放博愛陸橋至北興陸橋的田野調查成果影片,引導市民了解鐵路兩旁的生活樣貌,以及思考鐵路高架後的橋下空間該如何運用,影片一開始便以「林業之都」、「木都」喚醒城市記憶,盤點出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嘉義製材所、杉池、舊魚市場、林試所、秀泰、文化中心、博物館、北門驛等資源,而貫穿此地的縱貫鐵路與阿里山林業鐵路更是此區再發展的重要命脈,未來北興陸橋、國華街平交道、文化路地下道與博愛陸橋的縫合更將改變此區的風貌與發展型態,因此,該區域以林業文化觀光軸帶為交流主軸,期與在地居民共同擘劃新舊紋理與觀光發展的未來城市願景。

  都市發展處黃世賢副處長表示,市府希望透過輕鬆、自由的談話方式,鼓勵市民針對鐵路高架後的橋下空間需求與未來城市生活樣貌提出不同的主張與想法,以蒐集多元且貼近生活的聲音,作為市府都市縫合規劃之參考。

005

  交通處鄭君健處長表示,市府將整合各場活動所蒐集到的民意,並將其反映給交通部鐵道局與臺鐵局,此外,臨時軌東移是為了儘可能地避免非必要性的拆遷,市府選擇對民眾權益傷害最小的方案,以移動博愛陸橋第5號橋墩的方式,減少北榮里的拆遷戶數,而博愛陸橋改建工程將於今(108)年12月23日起至明(109)年11月21日止,連續11個月施工,施工期間將以一半通車一半施工方式,維持基本人車通行,並限制大客車行駛該處,且將要求鐵高各施工單位除必要夜間施工外,應以白天施工為主,且將注意噪音、揚塵、交管等事宜,給予民眾方便。

002

  第二場活動討論相當熱絡,市民相當關心工(乙)13乙種工業區都市計畫變更、阿里山林業鐵路、阿里山林業村、橋下空間、產業發展、鐵道文化觀光等規劃方向,北榮里黃福林里長表示,該地區沒有活動中心,在北興陸橋下的北興長榮聯合里辦公室也即將被拆,建議未來需提供多功能社區活動中心、辦公室等空間,以維繫在地居民的情感與休閒娛樂,也有市民建議橋下空間應與周邊土地使用視為一體,結合現有產業鏈,如花藝相關產業與國華街、文化路商業機能等商店街,擴大產業發展動能,且應改善交通動線與停車不足問題,另有市民建議停駛北興陸橋至國華街間的林鐵,避免交通問題產生,並拓寬該處人行空間型塑綠園道。太師府主委反映鐵路高架橋墩應避開神明安座處,交通部鐵道局北工處代表亦表示會尊重民間信仰進行橋墩設計。

004

  活動過程中,也有市民關切鐵路地下化轉高架化的演變過程,剛好在場有前立委蔡同榮助理曾俊源先生前來參與活動,他還原前立委蔡同榮對嘉義市鐵路高架化工程的說法:「市府原本就是零出資」,向交通部將四百多億的鐵路地下化換成二百多億的鐵路高架化和輕軌,但最後除了輕軌沒有列入行政院核定的綜合規劃外,市府還要負擔38.33億元,相當不合理,曾先生還原了嘉義鐵路由地下化變更高架化後,中央承諾全額出資的過程,與會市民都支持市長對於鐵高市府零出資的政策,希望嘉義市政府向中央請求兌現全額補助的承諾。

  嘉義市鐵路高架化工程預計115年完工並通車,穿越整個嘉義市區的高架鐵路,將改變嘉義市鐵路沿線二十個里的風貌與發展型態,市府為傾聽市民需求作為都市縫合規劃基礎,於今年11/23、12/7、12/21與109年1/4、1/18上午9時舉辦六場「鐵路邊的所在-厝邊作伙來開講」活動,歡迎市民朋友一起來參加,共同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及城市美學的願景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