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一把「罩」~製作口罩套也兼復健

  【本報訊】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大家瘋搶口罩,造成全台大缺貨。自今年二月初全台醫事相關機構就開始配合衛福部加強感控措施,包括量體溫、配戴口罩、限訪客...等全面防堵疫情,避免造成機構內群聚感染。面對嚴竣的疫情,精神復健機構的學員該如何因應?又能為防疫做些什麼呢?  新冠肺炎疫情之初,限購口罩政策一周只能購買兩片口罩,臺中榮總嘉義分院附設日光園地因為有學員需到醫療院所就診、擔心口罩數量不足,而且為了響應醫療口罩留給第一線醫療人員,減緩口罩短缺壓力,由負責人王杏丹、職能治療師、專管員偕同志工老師帶領學員製作口罩套,從挑選透氣柔軟較親膚的布料、在布上描繪板型、裁剪、縫製及熨燙定型,不但自己做出了可延續醫用口罩壽命的布口罩套,甚至還能幫忙代工,賺取零用金,盡一己之力,守護自己健康,也守護其他人的健康。
  義市衛生局張耀懋局表示,過去因民眾對精神障礙者有特定刻板印象及污名化,使患者回歸社區的復健之路相對困難,因此十分肯定日光園地計畫性的將防疫相關知識納入衛教課程,以及製作布口罩的防疫社區復健訓練及活動,使家人和自己都能共同防疫安心生活,也能從中發現自己其他的復健潛能,更有機會回歸社會及獨立自主面對未來生活。
  另外,為保護精神復健學員,嘉義市政府衛生局針對全市精神復健機構的COVID-十九防疫實地演練,包括:訪客管理、分艙分區、分流動線規劃、工作人員管理、人力調度、住民安置及環境清消,已於十四日全數督導完成。衛生局提醒目前全嘉義市醫院及住宿式機構採全面禁止探視之規定,對於有特殊探視需求者,應配合機構管制措施,採實名制以一人為限,並確實掌握旅遊史、接觸史,探病時採空曠空間及一公尺以上距離的防護措施或是使用視訊探病,兼顧人性溫情,請民眾務必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