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市東義路及盧山橋改建工程動土典禮

  【本報訊】嘉義市東義路多處低漥淹水阻道,以及盧山橋因梁底高程過低,影響通洪斷面,颱風洪水時期常淹沒橋面,為改善提高用路安全及阻礙水流造成淹水情形,嘉義市政府於(27)日在廬山橋工地舉行「嘉義市東義路及盧山橋改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由嘉義市長黃敏惠、嘉義市議會議長莊豐安、嘉邑行善團理事長徐文志、內政部營建署總工程司游源順、嘉義縣政府建設處長郭良江、第五河川局副局長許錫鑫、代表民雄鄉長前來主任秘書許加茂及鄉公所團隊、代表會主席周榮茂、嘉義縣議員黃芳蘭、林淑完、 秀林村長林平峯、嘉義市議員吳上明、蔡文旭、張榮藏、黃大佑、陳家平、黃露慧、傅大偉、李奕德、陳姿妏以及眾多貴賓一同祈福動土。

  黃敏惠市長表示,東義路因位處山坡地邊緣,整體地勢位於396巷至566巷區段最為低窪,每逢豪雨路面經常積水,嚴重時曾淹水達2.8公尺深。而東義路北端接盧山橋,跨越嘉義縣市交界牛稠溪,從民國98年八八風災到現在,時隔11年,盧山橋改建工程終於要開工。此案包含都市計畫變更等,透過中央與地方合作,由內政部營建署納入「104-111年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加上地方間縣市交界的合作,感謝嘉義縣、市共同合作,以嘉義人,嘉義事,嘉義精神,無窮發揮,解決困難。未來在二高上就可以看到全新的盧山橋,旁邊還有美麗的圓林仔。
  市府工務處長郭拱源談到,新建盧山橋橋梁部分長度205公尺,寬度21.4公尺,採用單跨、雙拱形的鋼拱橋,雙拱最高有34公尺,河道內不落墩,梁底高於牛稠溪計畫洪水位,在河道中心最高處提高計5.6公尺,不再產生阻礙牛稠溪水流問題,未來將成為全台第二長的鋼拱橋。而新橋建造時,舊橋會維持通行,降低對民眾影響。       

       該工程經費計6億9千萬元,由中央營建署補助5億餘元(81%)、市府負擔1億餘元(19%)、嘉邑行善團捐贈7千萬元,加上市議會的支持,工期710日曆天,預計於111年底前完工。

  嘉邑行善團理事長許文智表示,今天動工典禮,非常榮幸嘉邑行善團理監事來參加人數是最多的一次,有這機會來參加嘉義人、嘉義事,對於盧山橋改建協力,嘉邑行善團繼前回捐贈2,800萬,完成華興橋之後,盧山橋改建,嘉邑行善團再捐贈7,000萬元,這是過去嘉邑行善團投入造橋、鋪路、施棺、濟貧等公益服務50多年,善衆以每人每月100元小額捐款創造「百元奇蹟」。

  仲冠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世仲簡報時指出,該工程起點自東義路214巷口開始,沿東義路往北經新建盧山橋跨越牛稠溪,至右岸嘉義縣端漸變銜接既有嘉義縣179鄉道止,道路工程部分長度1509.81公尺(其中嘉義縣段191.81公尺),

   東義路現在既有道路寬度約8至10公尺,拓寬將採都市計畫道路20公尺寬開闢,兩邊各有綠帶及人行道及側溝,在396巷與566巷也設有排水箱涵,線型截彎取直、基底提高及改善全段道路排水。道路與新橋梁都將改為雙向四車道,加上舒適人行道,符合營建署人本精神。景觀設計則將融入圓林仔油桐花與五河局藍花楹配色與規劃。

   市府工務處指出,嘉義市東義路負擔嘉義市東區往來民雄、竹崎鄉之交通運輸服務,也是國道3號竹崎交流道連絡道之一。完工後將整體提高用路人行車安全,保障居民生命財產,提高土地價值,帶動當地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