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巴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它的症狀主要以動作為主,包括肢體動作緩慢、肢體僵硬、顫抖及步態不穩等。而這也是最讓病患感到困擾的問題。而台灣社會快速老、退化,照顧成為很多民眾生活的日常,(17)日由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吳明儒、社團法人嘉義縣紫藤婦幼關懷協會理事長劉宏鈺和大林鎮莆林庄藝文餐廳負責人簡嘉榮聯合發起「半杯咖啡我挺你」公益活動,希望提醒民眾多關注和體諒身旁長輩,同時對和中風、失智症並列為老年人最常見三大疾病之一的帕金森症也能夠有更多的認識。
不聽使喚、顫抖的手,小心翼翼端起一杯咖啡,一路小碎步、身體顫巍巍晃動,將咖啡灑出,最後就只剩半杯咖啡。這是帕金森症(又稱巴金森症)患者身上經常看到的景況。在台灣,每10萬人口當中約有150至300人罹病。根據台灣神經學學會統計,目前國內有3萬名以上帕金森症患者,發病年齡大多在50至70歲之間,不久前,年僅54歲的金曲歌后詹雅雯才剛被確診罹患了帕金森症。
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權威,人稱「曹爸」的曹汶龍醫師解釋,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失智症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因為腦部黑質細胞凋亡,造成多巴胺系統逐漸失調。通常會有手足顫抖、僵硬、動作緩慢、站立不穩等症狀。同時合併有臉部表情木然、不常眨眼、吞嚥困難、說話小聲、小碎步和愈走愈快、走路時手臂不會擺動等狀況。可是,一般民眾對於帕金森症感覺還是很陌生,經常會把它和阿茲海默症混為一談。其實帕金森症不是失智症,只有3到4成患者才會出現失智症狀。

為讓民眾正視老化問題及建立正確疾病照顧觀念,吳明儒教授天特別請他今年甫得到新北市模範父親殊榮的父親到大林鎮莆林庄藝文餐廳現身說法,真實呈現此疾病樣態及其造成之影響。吳教授說,他的父親罹患帕金森症10多年,一開始只是動作變慢,後來手足開始顫抖、肢體僵硬,臉部表情變得嚴肅,現在則是說話和吞嚥速度變慢、變困難,還經常為了避免跌倒而步態慌張,但認知上並沒有障礙。
當吳教授的父親用顫抖的手小心端起一杯咖啡,小碎步一路搖晃走著,將咖啡端到在場的來賓面前,就只剩半杯,但來賓們卻不以為意,立刻給出微笑,並對他豎起大拇指比了一個讚,只見老人家原本僵硬的臉部線條慢慢變得柔和,微微揚起了嘴角,露出可愛笑容。來賓輕啜了一口咖啡後表示:「雖然只有半杯,可是這是我喝過最感動、也是最美味的咖啡!」

到目前,雖然科學家和醫界還是不清楚帕金森症發生的真正原因,可是除了部分病例可能與遺傳和基因突變有關,多數研究認為這種疾病是基因和毒物等環境因素交互作用所產生的結果。所以,家族中有帕金森症病史者及經常暴露於特定農藥、頭部受過傷者罹患的風險會較高。目前有許多有效改善帕金森氏症的藥物,治療上推陳出新,加上近年來手術治療的進步,比起阿茲海默失智症及其他的神經退化疾病,治療上充滿希望。
紫藤婦幼關懷協會理事長劉宏鈺表示,照顧,從關心開始,從了解和尊重開始。即日起,凡是到大林參與指定社區和單位辦理的課程或活動,或到位於民權路55號森呼吸生活館(家庭照顧者服務據點)贊助家庭照顧者待用咖啡及提供服務之民眾都可得到一張大林小卡,然後到隔壁的莆林庄藝文餐廳拿出卡片或進門說出「不怕!我挺你」,就能兌換半杯香醇好喝的咖啡,限量100杯送完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