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林業鐵路口述歷史影片成果發表

  【本報訊】阿里山林業鐵路通車百餘年,耆老職人精神,經驗分享,世代傳承。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於16日上午在嘉義製材所‧手編教室舉辦「記憶中的青春尋跡」口述歷史影像成果發表會,推出5部以林業、運務、工務、機務及未來展望等不同主題影片,重現早期林鐵職人精神。未提供說明。  20位林鐵退休運、工、機務以及管理職員工的深刻回憶,(照片-林務局阿里山林鐵及文資處提供)

  阿里山林鐵通車迄今百餘年,克服艱困多變的地理環境,也經歷過波折迭起的局勢轉變,然而唯一不變的是默默耕耘、用心守護的林鐵人,他們青春與汗水都刻印這條鐵路上,他們的記憶也是林鐵歷史的一部分,為了累積與拼湊林鐵的多元樣貌,林鐵及文資處自109年啟動口述歷史計畫,訪談20位林鐵退休員工,屬性跨越運、工、機務以及管理職,包含前嘉義林管處處長與鐵路課職員、被捕捉到迷人笑容而被刊登在《台灣蒸汽火車紀行》的全能司機員:陳河銘、中興號小姐:林麗珊、從基層轉轍工做起的列車長與站長:劉和村、曾金城、跨越三代的前後輩工務人員:劉振全、改造SL-31蒸汽火車的退休修理工廠廠長:楊瓊猛與多位林務作業技師等,透過聲音與影像記錄這些耆老們橫跨民國40年代迄今的生命故事,講述不同時空下的工作經驗,豐富林鐵文獻史料。未提供說明。  與會者專注觀賞影片。(照片-林務局阿里山林鐵及文資處提供)

  成果發表以「記憶中的青春尋跡」為主題,透過訪談退休員工尋找在林鐵的深刻回憶,也象徵林鐵承載林鐵人最精華的青春歲月。本次口述歷史影像,搭配林鐵文獻史料剪輯成「山林‧鏗鏘歲月」、「列車‧暖心待客」、「鐵路‧不眠守護」、「行車‧安全至上」及「百年林鐵‧從心出發」5部影片,由林鐵退休職人記述阿里山林業鐵路的發展脈絡與價值。未提供說明。  圖說:黃妙修處長頒發感謝狀。(照片-林務局阿里山林鐵及文資處提供)

  發表會特別邀請受訪耆老和家屬及鄒族高德生長老、嘉義市文化局盧怡君局長、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文資科林君徽科長、財團法人金龍文教基金會蔡榮順董事長、阿里山世界遺產協會郭盈良副執行長、嘉義市北門里洪義松里長、新店里梁仁豪里長、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劉宥緯理事長、嘉義市天文協會莊明娟理事長等人出席,與林鐵及文資處現職員工共同觀賞此次成果影片,彼此交換工作經驗。同時由鐵道專家蘇昭旭老師分享與講述影片觀看心得。不同世代林鐵人齊聚一堂,不僅呈現「林鐵一家」的熱絡氛圍,也代表著世代傳承。未提供說明。  圖說:吳漢恩站長、蘇昭旭老師分享與前輩相處回憶、締結姊妹鐵道歷史。(照片-阿里山林鐵及文資處提供)

  延續鐵道技術。林鐵及文資處處長黃妙修強調,口述歷史是保留無形文化資產的最佳形式,未來林鐵及文資處將持續進行口述歷史影像紀錄計畫,並將自10/18起,每週一、三、五於林鐵及文資處FB及Youtube公開影像紀錄,讓喜愛林鐵的民眾共同見證耆老故事裡蘊藏的阿里山林業鐵路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