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署嘉義市服務站邀請新住民鬧元宵

  【本報訊】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為讓新住民有在「嘉」鬧元宵的感覺,紓解思鄉之情。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嘉義市服務站、嘉義市政府民政處、外交部雲嘉南辦事處、嘉義市新移民女性關懷協會及嘉義市議會議員孫貫志服務處,在光路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搓湯圓慶元宵分享多元文化活動。邀請新住民家庭參加,大人小孩搓湯圓、猜燈謎。現場同時亦由新移民女性關懷協會理事長蔣小萌親自發紅包,一起度過歡樂元宵節。

未提供說明。  圖說:移民署嘉義市服務站於光路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搓湯圓慶元宵分享多元文化活動大合照。

  新移民關懷協會理事長蔣小萌表示,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有吃元宵、看花燈、猜燈謎等等。吃元宵又叫吃湯圓,元宵搓湯圓,各地方的做法成分風格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家庭越來越美滿。而為了讓在台灣的新住民第二代小朋友,對元宵節的認識和加深了解,體驗元宵的喜慶氣氛,鼓勵大家親手體驗元宵傳統文化習俗,並品嚐自已手工製作的湯圓、欣賞大家的創意福燈。當天活動特別邀請新住民張寒玲分享家鄉的搓湯圓習俗。未提供說明。  圖說:嘉義市新移民女性關懷協會理事長蔣小萌鼓勵大家親手體驗元宵傳統文化習俗。

  來自江西張寒玲,在臺灣已經11年,她說元宵節吃湯圓,在自已家鄉除了象徵闔家團圓,還有禦寒養生的功效。在大陸北方叫元宵,南方則稱作湯圓,風味上可針對喜歡的餡料做調整,有甜有鹹多種口味。在各行各業元宵的習俗都別具意義,都會在湯圓裡包入1元硬幣,吃到包有硬幣湯圓的人在新的一年將會財源滾滾、大吉大利的好運。
  另外廣西來的黃嘉榆說,「來臺灣已經20年,家鄉跟臺灣口味類似,也會包花生、芝麻餡,在家通常都會買現成的,因此特地帶兒子來體驗搓湯圓,瞭解元宵節的習俗」。未提供說明。未提供說明。  圖說:外交部雲嘉南辦事處主任致詞(左圖),黃嘉榆跟兒子一起搓湯圓(右圖:照片提供/移民署)。              

  當天的活動中還分享「嘉義市鞦韆節」的傳統文化,富有地方特色的下路頭玄天上帝廟高空盪鞦韆。相傳清朝康熙時期瘟疫不斷,村民虔誠祈求神明消災止厄,依神明指示辦理盪鞦韆活動,瘟疫果真消失,仍然延續定期辦理盪鞦韆活動來酬謝神恩,鞦韆高達12米高,可單人或雙人上去盪,嘉義市議會議員孫貫志與光路里里長林昇賢還親自上場表演盪鞦韆給新住民朋友觀看,大家直呼太厲害了。

未提供說明。  圖說:台灣的新住民第二代小朋友,體驗元宵的喜慶氣氛(左圖),孫貫志議員親自上場表演盪鞦韆。(右圖:照片提供/移民署)。

  嘉義市服務站主任黃艷薰表示,適逢元宵節,服務站將搓湯圓、猜燈謎等習俗融入新住民家庭教育課程,還分享了嘉義當地特色文化,增加活動趣味性,讓新住民朋友們了解不同文化。此外,由於國際疫情仍然嚴峻,提醒逾期停(居)留的外來人口,儘快到各指定接種站免費接種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另外,為了防堵非洲豬瘟,提醒新住民朋友切勿從國外攜帶、郵寄(快遞)肉品或含肉類加工食品來臺,違法者將會面臨巨額罰鍰,甚至涉及刑責,千萬別以身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