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新住民與夫婿同心傳承山東饅頭店

  【本報訊】堅持遵循古法,以老麵發酵與手工製作饅頭是老眷村山東風味的代表!嘉義縣水上鄉中庄眷村內地方特產山東大饅頭老店,店內招呼客人的是來自越南的新住民永錦蓮,她不僅是自家饅頭店的外場服務人員,更是配偶賴信瑝先生製作饅頭的重要助手,夫妻兩人傳承上一代的揉麵團手藝,讓傳統的麵食繼續飄香,也吸引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嘉義縣服務站林炳煌主任前往關懷訪視。

未提供說明。  圖說:移民署嘉義縣服務站行動服務列車到新住民永錦蓮(右二)府關懷訪視。(圖片提供/移民署嘉義縣服務站疫情警戒未升級前拍攝)

  永錦蓮的婆婆表示,這間饅頭店現在是她與兒子賴信瑝和媳婦永錦蓮共同經營,平時店面由她帶著媳婦永錦蓮一起招呼顧客,兒子則負責廚房的麵團製作與蒸饅頭製程,從早上6點半開店,直到晚上8點半關門休息。來自越南的媳婦永錦蓮與先生賴信瑝結婚至今,深深體會婆婆與先生務實的經營理念,只希望讓顧客享用美食,她在下午3點時,忙著將剛出爐的饅頭擺上蒸籠架上,讓顧客選購結帳,看見婆媳二人合作無間為家庭付出,讓移民署人員感到倍加溫暖。

未提供說明。  圖說:新住民永錦蓮在自家店面分享剛出爐的大饅頭。(圖片提供/移民署嘉義縣服務站疫情警戒未升級前拍攝)

  永錦蓮表示,感謝移民署的關懷訪視,她來臺至今生活過得幸福美滿,當初是經由嫁至嘉義市的親阿姨介紹而認識先生,原本完全不知道先生家的饅頭遠近馳名,深受顧客喜愛。雖然店內的經營多少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是可以全心照顧2歲多的大女兒與1歲的小女兒,和先生與婆婆同心協力經營家傳事業,很是知足了。

未提供說明。  圖說:永錦蓮陪丈夫賴信瑝(左)將山東大饅頭裝袋情形。(圖片提供/移民署嘉義縣服務站拍攝)

  林炳煌表示,新住民來臺初期常有一段文化與語言的適應期,需要家人與週遭同鄉親友的支持,移民署每月固定辦理行動服務,除了協助申辦證件外,同時發掘新住民與二代子女幸福與勵志的故事,很開心看見永錦蓮女士順利融入家庭,與夫婿一起為家族事業打拚與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