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嘉義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今(9/22)日於文化局演講廳舉辦「正念親子溝通」名人講座,邀請到知名的親子關係專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的郭葉珍副教授,暢談親子之間的關係,推廣健康的親子互動方式以及如何在保持獨立性的同時,實現陪伴和共生,並提供實用的三步驟呼吸空間,幫助父母擁有最佳狀態,建立正向的親子關係。
兒福聯盟2022年公布〈育兒現況暨疫情後親子遊戲趨勢調查〉顯示,雖然有近九成育有6歲以下小孩的家長覺得養小孩令人滿足,但仍有超過一半的家長會感到「挫折(56%)」及「壓力大(53.6%)」,而造成育兒壓力的原因不一定是「孩子難帶」,大多是因為家長還沒做好調適準備,育兒雖然是一個充滿愛和喜悅的經驗,但也同時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挑戰和壓力。這強調了準備和支持的重要性。事先獲得足夠的資訊、教育和支持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應對育兒挑戰,減輕壓力並提高滿足感。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廖育瑋局長表示溝通是親子之間理解彼此最重要的橋樑,父母可能因為從過去成長的經驗,已經習慣上一代的教養模式,所以也不自覺帶入跟孩子的互動中。有鑑於此,家長可以在陪同孩子過程中,試著先停下來想說話的衝動,多鼓勵孩子表達自我,以及對事物的想法和理解,多聽聽孩子對於事情的心理狀態,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心理需求,父母也更能貼近孩子的內心想法,適時提供經驗、情緒支持,都能促進雙向溝通,成為孩子的朋友。
郭葉珍副教授建議家長每天和孩子聊一聊,了解孩子的狀況,建立親子的關係;如果遇到親子衝突,利用的「正念」的技巧,全心全意地專注於當下所在之處,關心孩子的需求、不帶批判的與孩子理性溝通,切勿用肢體、精神及言語的暴力對待孩子,家長也應時時關照自身的身心壓力,如瀕臨情緒爆發邊緣,除離開衝突現場、自我冷靜等方式外,務必尋求專業人員或親友的協助。
112年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動已經開跑,嘉義市為不同族群如長者、家庭照顧者、孕產婦、家長、教師、身心障礙者、原住民及新住民量身設計多元體驗活動,包括運動、手作、園藝、藝術及攝影等,尋找心流體驗,舒緩壓力。此外除了本場網路封號國民媽媽郭葉珍以外,接下來還有10/22廚佛瑞德及10/27精神科名醫鄧惠文醫師分享親子溝通、生涯抉擇、親密關係等議題。活動自即日起開放報名,額滿截止,相關活動資訊請上相關資訊公告於嘉義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armheartpig/,歡迎市民朋友踴躍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