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30年新竹州圖亮相 首例私有古蹟修復活化

 [本報訊]日治時期建設的新竹州圖書館,迄今已有92年歷史,但長年失修,封閉近約30年,在新竹市政府積極溝通協助下,於105年辦理規劃設計,啟動修復計劃,將為新竹市首例私有古蹟活化案例。

 日治時期裕仁皇太子擬訪台,新竹街以「行啟紀念」申請州圖建設計畫設置新竹州圖書館,為全臺第二個地方公共圖書館,後來陸續增設婦幼館空間,為當時創舉,見證了臺灣圖書館史。該建物採用「近代復興式樣」風格兼具古典與現代建築元素,為臺灣近代建築史代表作,州圖位處護城河畔,地理位置連貫鄰近的迎曦東門城、新竹市役所與新竹州廳,呈現新竹市市區發展紋理與變遷,也串聯了新竹市民的共同記憶。

 新竹市長林智堅指出,新竹州圖由於資產糾紛停擺閒置30年,為承載在地歷史的重要文資,卻與新竹市民產生疏離感相當可惜,104年由林智堅市長親自北上拜會所有權人新光人壽吳東進董事長,積極溝通建築活化事宜,獲得正面回應,近日將完成規劃設計,後續擬提報文化部爭取修復經費,致力使新竹州圖復甦,再創人文薈萃風采。

 新竹市文化局說明,構建州圖書館的宇敷糾夫建築師參與過1933年嘉義車站、1936年臺南車站、1940年臺北車站的規劃設計,眾多出色建築設計皆出於其手,新竹州圖室內使用採光高窗,外部牆面部分飾以泥塑洗石裝飾圖樣,最值得一提的是玄關上方中央泥塑圖樣,位居正中的十六瓣菊花紋章,代表著日本皇室之象徵,於台灣建築中極其少見,周邊由火炬、羽翼、莨苕等飾紋環繞,其意涵象徵生命與真理。

 今規劃設計採原貌修復,將盡可能保留舊設備並恢復其功能、引入現代防火、防蟲等新技術,期清楚呈現各時期空間紋理。修復完成之州圖書館將以復古而嶄新的面貌重現於市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