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竹市響應聯合國「世界海洋日」,22日配合環保署「2017世界海洋日海底垃圾清除總動員」,與全國19個縣市同步淨海及淨灘,本市投入52個團體1,300人,在新竹漁港撿拾港區及沙灘垃圾,以國際淨灘行動海洋廢棄物監測方式,詳實記錄所有垃圾,找出污染來源,共清除約9,800公斤廢棄物、200公斤資源物。副市長沈慧虹特別授旗給新成立的「新竹市海洋環保艦隊」,象徵啟動守護海洋環境之舵,並首度啟航於港區海面打撈海漂垃圾,風城救援協會及新竹藍灣潛水訓練中心調派潛水員清除港區海底垃圾,共同為海洋環境盡心盡力。
市長林智堅表示,拯救海洋環境污染乃現今地球村子民的重要課題,感謝熱心漁船組成「新竹市海洋環保艦隊」,成功扮演捍衛海洋環境的巡守隊,從海上及港口打撈垃圾,清除隱蔽海中的廢棄物,能更有效降低海洋污染,守護海洋生物的健康及生態環境。
環保艦隊由新竹區漁會、市府產發處與環保局籌組成立92艘漁船,為登記有案之漁船船主或船長,今日有50艘環保艦隊浩蕩首航。捕魚20多年也是環保艦隊隊長的陳永地船長表示,近年海洋污染已影響漁民生計,捕魚常伴隨捕到垃圾,導致漁網破壞損失慘重,順手帶回海洋垃圾丟入港區垃圾桶,還發生差點被開亂丟垃圾罰單的窘境。很高興林市長聽見漁民樂做環保的心聲,幫忙協調相關單位,成立環保艦隊,同時設置海洋資源物回收專用區,解決海洋垃圾放置問題。陳船長誠摰邀請更多人一起加入海洋尖兵的行列,共同消除海洋污染,維護海洋生態。
沈慧虹副市長說,海洋約佔地球72%的面積,是孕育生命的起源和維生的根本,不論交通運輸、漁業捕撈、資源開發或氣候調節等,都與人類生活有密切關連。但近年因過度開發海洋、破壞性捕撈方式及各種海洋污染,以致破壞海洋生態系統。非常感謝熱心的市民朋友、海巡弟兄、漁民及潛水員們,兵分三路,由市民朋友撿拾港區及沙灘垃圾,環保艦隊打撈港區海面的海漂垃圾,更難能可貴的是,潛水員攜帶專業潛水設備、靠手電筒打光,用雙手摸索並清除隱藏在港口海水下方淤積泥沙內的垃圾,一起來清理海洋環境。
環保局長江盛任表示,本次淨海活動原定6月4日舉辦,因受梅雨滯留鋒面影響,延期至今日辦理。聯合國自2009年起把6月8日「世界海洋日」列入官方正式節日,藉此關注人類賴以生存的海洋。依據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分析,海洋污染源占比為陸上污染源44%、大氣傳輸33%、船舶污染12%、海洋棄置10%、海域工程1%,顯示大部分海洋污染皆來自於人類活動。隨手丟棄的塑膠垃圾、廢棄漁網及洩漏的船舶廢油等污染物,會隨河流及水渠匯流至大海,再漂浮於海面或沉入海底,進而影響海域生態環境,透過洋流及水壓等因素,導致垃圾隨波逐流,清除作業相對困難。
新竹市政府提醒,海洋是孕育地球生命的起源,美麗的海岸及自然景觀是臺灣得天獨厚的風景,請民眾發揮公德心,到海邊或相關休憩區遊玩時,請勿任意丟棄垃圾,隨手將自身或身旁的垃圾完全帶走,並做好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還給我們的生態及海洋生物一個乾淨的環境。淨海活動市議員林耕仁、劉聲正及多位里長亦熱情相挺。清除約9,800公斤廢棄物、200公斤資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