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花蓮縣政府積極推動環境永續與生態教育發展,推動環境教育與國際接軌的「臺美生態學校計畫」,協助縣內學校提升環境教育水準,並培養學生對環境保護的素養與實踐能力,讓生態保護的理念深植校園文化。透過舉辦說明會、工作坊等,介紹生態學校的核心理念及七大步驟,步驟包括:組織生態行動團隊、進行環境檢視、擬定生態行動方案、監控執行情形、結合教育課程、促進社區參與及制定生態宣言等。同時花蓮縣環境保護局提供輔導相關資源,如專家諮詢、教材支援及經驗分享,協助學校能夠順利完成臺美生態學校認證。
臺美生態學校夥伴計畫源於1994年,由環境教育基金會(FEE)發起,其宗旨是將永續發展理念植根於學校課程,並透過全校性的環境行動,改變學生的環境覺知及行為,今年執行臺美生態學校認證共有7所特色學校,光華國小以及吉安國小皆以校內開闢農園,讓學生親自栽種蔬果推動永續飲食,同時以廚餘與落葉進行堆肥,更進一步減少了校園內廢棄物產生。南平中學則積極推廣能源教育,帶領學生將廢棄自行車以及風扇改造成發電機,為手機、行動電源等設備充電。水璉國小、豐濱國中則以「健康校園」為主軸,推動校園體適能,鼓勵學生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擁有健康的身體也能更加有效的學習。而慈大附中與志學國小成立了生態行動團隊,執行廢棄物減量、校園棲地保護等校園環境行動,展現在地環境教育特色。
縣長徐榛蔚表示,生態學校計畫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及進行決策,銜接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17項指標融入環境教育計畫推動主軸,希望更多學校認識國際各項重大議題及永續發展脈絡,一同營造友善、低碳、永續發展的校園。環境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價值觀的建立,希冀透過臺美生態學校計畫,將永續生活的理念深植每一位學生的日常,培養出能夠面對未來環境挑戰的行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