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44天的2018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童心大進擊-Water Action」圓滿落幕。宜蘭縣政府文化局今天在縣務會議中提出活動成果報告,特別指出今年童玩節大成功要感謝宜蘭縣議會的支持,宜蘭縣府團隊總動員通力合作,加上國內外44個團隊帶來精彩的演出,求新求變的遊戲設施,寓教於樂的體驗展館,以及全縣12鄉鎮市及社區、學校、民間團體和親善大使熱情接待與國外團隊交流。今年童玩節總遊客數達到40萬8929人次,一舉超越104年、105年、106年連續三年的入園人次,今年夏天在宜蘭這塊兒童夢土,留下一幕幕動人的回憶和畫面,榮耀歸宜蘭縣全體縣民!
李志勇局長指出,由於國內觀光旅遊情勢丕變,以及全國各縣市公私部門辦理與宜蘭童玩節同質性活動增多,童玩節在2015至2017年入園人數從37萬人下滑至34萬人次,2018童玩節團隊深切檢討後,並抓住遊客對童玩節的期待與喜好,從各項設施中加強了創意性、驚奇性、挑戰性及群體共樂性,並將現代潮流民眾最喜歡元素,納入各項展覽及遊戲設計中,直接挑戰遊客的口味;另外也改善服務設施,滿足遊客的需求,是今年童玩節獲得國內外遊客好評的主因,44天入園人數將近41萬人次,超越了近三年的入園人次(2015年378,004、2016年366,662、2017年340,355)。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舉辦23年、19屆累積極大能量,今年針對活動四大主軸精益求精、創新突破:在「演出」部份,今年共有21國、28個國外團隊來台演出,童玩節力求演出設施提昇,「野外劇場」演出舞台背板從去年起捨棄大螢幕輸出圖,改以LED燈加上主視覺,和舞台上的演出相融合,透過科技讓文化演出內容更加精彩豐富。今年每天中午時段安排「童玩電影院」,在大螢幕播放客家及原住民動畫片,除了促進多元族群融合,並讓設備發揮更大的功效。為了讓演出團隊與遊客有更多互動,除了在迎賓舞台和野外劇場表演外,團隊透過「國家日」、「世界快閃」不同的演出形態,和遊客近距離互動,邀請民眾跳支舞,分享家鄉美食,讓民眾「走進童玩節,就能擁抱全世界」,不用出國就能在童玩節欣賞到各國民俗文化風情、特色音樂、舞蹈、各族群服飾之美。來台演出的團隊都是透過國際民俗藝術節協會(C.I.O.F.F)組織代為邀約世界各國首屈一指的隊伍,涵蓋五大洲各不同民族元素,難得能飛到台灣,期望團隊來到台灣,不只在童玩節44天的演出而已,今年也開始嘗試外國團隊和宜蘭在地表演團隊或是學校締結更深化的關係,期望團隊離台後友誼還能持續發效,增進彼此合作及藝術交流,讓資源產生最大的效益。
「展覽」是童玩節主要訴求與精神,當初宜蘭縣政府為了想給現代的「兒童」有個安心遊玩的夢土,從而創造「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今年主題是「童心大進擊-Water Action」,遊客可以透過展覽了解童玩節的核心故事,大膽以「水」為主題,因為宜蘭多雨、地下泉水豐沛,一般人對宜蘭有「水的故鄉」印象,透過兼融傳統及現代科技的展示內容,與美學教育館際相連相互輝映的設計,徹底展現各種水的童玩特色,包括水的人文、生態、民俗文化、船隻載具、水的浮力張力等科學原理,並將以往大多側重於靜態展示的方式,改以互動體驗與親子共樂的規劃,讓遊客透過‘玩’感受童玩遊戲的樂趣,是今年各展館大受歡迎的主因,也讓遊客在展館停留的時間更長。
在「遊戲」部份,童玩節強調安全、可以探索、親子互動體驗的遊戲設施,鼓勵親子和朋友同儕走出冷氣房、運動身體感受夏天。今年水、陸、河域遊戲設施,除了保有遊客最喜歡的元素外,在水域遊戲區所打造的「飛魚海盜船」,橫跨三個水池,併融滑道、水迷宮、攀爬及空中腳車連成超大體系的創意設施,成為今年童玩節水域遊戲最大亮點,直接挑戰了遊客視覺感官及肢體享受,另外由倒轉水迷宮改裝的「旋轉水母」, 「水火山」親子戲水池與游泳池區的「鱷魚滑梯」,達到全家一起歡樂的目的;而在遊戲場域中也打破人和人之間的隔閡,增進親子溝通,在遊戲設計中傳達寓教於樂的理念,舉例來說「旋轉水母(倒轉水迷宮)」當孩子在水床上遊戲,會晃動站不穩跌倒,在遊玩中傳達水床就像是個社會一樣,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周邊的人;此外,許多遊戲設計在於發掘孩子探索的精神,除了要有強健的體魄,還需要有勇氣敢於嘗試,找回最純真的童心。今年也首度規劃輕艇趣味競賽,保留受遊客歡迎的龍舟及風帆體驗,立體迷宮「潛艇堡」陸域遊戲則帶領遊客認識海洋及提倡環境保護;以及「謎之堡」體驗最夯的密室脫逃解謎遊戲, 讓童玩節成為一個永遠跟著時代潮流進步,具「用心、 創新」的國際節慶活動。
最後在「交流」的部份,交流一直是童玩節重要的核心價值,今年「寰宇市集」提供各國紀念品及國內外文創手創工藝商品交流平台,讓遊客在市集可以欣賞及挑選各國工藝作品。此外,交流不只是在童玩節園區,更是遍及到宜蘭縣各鄉鎮市,童玩節到今年已經累積95個國家、3百多個團隊來台,承擔了台灣與國際交流的重要平台,各國團隊團員從他們下機踏上寶島臺灣起,親善團隊及隨隊翻譯人員便擔負起接待工作,團隊除參與演出外,並深入宜蘭縣內各社區參訪、體驗廟宇文化活動,主辦單位也安排寫書法、製作鳳梨酥等…讓這些遠道而來的貴客體驗宜蘭人文風俗之美,團隊來台返鄉後,也把在台灣所見所聞感受到的濃濃人情味,帶回家和親友分享;而接待的親善大使和社區民眾,不用出國就能拓展視野和外國朋友交流,也是台灣最佳的國民外交尖兵。而去年7個鄉鎮市參與「請進來˙走出去」--「鄉鎮市日」,今年童玩節獲得全縣12個鄉鎮市長熱情支持與參與,鄉鎮市團結一致行銷宜蘭,活動期間的每周六日規劃「鄉鎮市日」,鄉鎮市長親身帶領特色團隊到園區演出及展示,並邀請國外團隊下鄉參與各鄉鎮市節慶文化活動,藉此落實國際交流。此外,童玩節多年來透過「童玩日報」培訓小記者,種下一棵棵文化種子,厚植宜蘭文學底蘊,今年小記者們透過文字報導、照片、新詩、散文、繪畫、影音等不同形式,傳遞童玩節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今年將首度為童玩日報小記者發行成果專輯,分送圖書館和學校典藏,希望讓更多人透過「童玩日報」認識童玩節。今年的「國際童玩論壇」則是邀請國內外兒童遊戲設計、博物館的學者專家集聚一堂分享活動設計及經營成果,並以圓桌會議的形式,突破年紀和國別的限制,讓大人小孩一同對話,並發表「宜蘭童玩宣言」,讓童玩節在國際學術領域上重新定位。此外也首度獲得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8個特色館合作,規劃「童玩夏令體驗營」活動,有農耕、海洋、戲劇不同的營隊,帶領國內外遊客體驗宜蘭縣各特色館、生態秘境之美,未來希望有更多的社區及民間單位參與,讓宜蘭整座城市在夏天都是兒童的夢土,讓童玩藝術節無所不在。
為了解及獲得遊客對於2018童玩節各展覽、演出、遊戲、淋浴廁所等設施及工作人員品質服務滿意度,及遊客獲得童玩節活動內容資訊、交通運輸、來園次數及遊客留宿率,作為今年活動檢討及明年改進,特別規劃遊客線上滿意調查。根據調查數據,遊客對於童玩節今年整體設施、遊戲設計及品質服務滿意度高達95 %,更針對縣府團隊用心、各鄉鎮市長熱情支持及民間單位合作協助,給予好評與肯定。宜蘭縣政府文化局長李志勇強調,1996年開辦的宜蘭童玩節今年第23年、第19屆,明年將邁入第20屆,童玩節是屬於宜蘭全體縣民,也是台灣寶貴的文化資產,今年童玩節活動四大主軸「演出」、「遊戲」、「展覽」、「交流」,在傳承以往的經驗下,並求新求變,帶給入園遊客全新感受,交出好成績,明年童玩節團隊將再繼續努力創新,精益求精、再現童玩節風華!
陳金德代理縣長在聽取簡報後做出裁示,認為童玩節的臨時廁所已經老舊,要求今年童玩節在親水公園撤場時一併拆除,明年重新設計臨時廁所美化外觀,提供遊客更佳的使用環境;此外,親水公園內的植栽,請工旅處及樹藝景觀所研議,移植有良好遮蔭效果適合的樹種,同時河岸邊的植栽也應整體設計予以綠美化;今年童玩節的河域設施受到遊客歡迎,在童玩節活動以外的期間,工旅處針對親水公園河域可以規劃船艇遊河等河岸體驗,包括船上提供餐飲及表演等,應納入年底甄選廠商的契約條件內容;而在童玩節的國外演出團隊部份,陳縣長指出,童玩節創辦人之一的秘克琳神父曾跟他建議,童玩節開辦以來邀請的團隊以兒童民俗音樂舞蹈團隊為主,因應時代潮流邀約團隊可以擴及現代流行音樂及舞蹈,他也深表贊同,希望未來邀約的團隊可以更多元化。最後是在票務部份,今年童玩節提供旅宿業優惠方案,獲得業者不錯的回響,明年產業優惠票可以及早規畫,創造產官合作雙贏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