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擁有逾百年歷史的暖暖淨水場前身為基隆水道,於西元1902年,日治時期運轉至今,是台灣第二座具備現代化的自來水設施,同時也是首座配有慢濾設施的淨水場。
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一區管理處副處長郭得祿今天表示,舊稱滬尾水道的淡水水道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自來水設施,基隆水道則在1896年由英國技師柏頓(William Burton)與日本技師濱野彌四郎規劃設立,1898年開工,1902年完工啟用,水道利用鐵道縱貫線架設配水管線,將水導入基隆市,提供潔淨的民生及船隻用水。
他說,基隆水道具有現代化自來水取水、導水、淨水及配水4大流程,初期取水是在西勢水庫下方設置堰堤與取水口,經由鐵管利用自然重力將水導入分水井後分配至沉澱池,再透過分水井調配流量至慢濾池,最後淨化成清水儲放在清水池再送到供水區域,二次大戰後改名為暖暖淨水場,並增設快濾設備運轉至今。
擁有百年歷史的暖暖淨水場,經基隆市政府文化局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文化景觀區,是繼仙洞巖後基隆市第二處文化景觀,場內的「暖暖淨水場八角井樓」及「暖暖淨水場幫浦間」則為歷史建築,紅磚與混凝土造型十分典雅,保有日治時期建築風貌。
台水公司第一區管理處處長董書炎表示,為傳遞永續水資源理念,特別在台水公司第一區管理處暖暖新辦公大樓一樓設立水資源文物展示館,以基隆自來水道歷史、文化資產及水資源循環與保育為主題,展示基隆水道初期規劃重要文獻及淨水設施模型,預計12月底前可受理團體預約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