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基隆市衛生局佇立於中正公園山腳下,迄今已超過35年,一樓為慢性病防治所,其他樓層為地方醫療相關業務之行政單位,民眾洽公進出頻繁,公廁使用率高,惟老舊造成如廁品質降低,環保局向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爭取「改善公廁暨提升優質公廁推動計畫」補助經費,積極改善公廁軟、硬體設備,達到「不髒、不濕、不臭」(公廁新三不原則),並配合環保署政策一併更新老舊管線,使如廁後的衛生紙可直接丟至馬桶沖掉,不但能減少蚊蠅孳生、細菌或傳染病傳,更可減少廁所異味。
在歷經三個月的施工期,衛生局除了拆除並汰換原先廁間老舊設備、全面使用省水標章設施及增加照明與通風設備外,並增加無障礙廁所確保身心障礙者及其他行動不便者之使用權利,除此之外更於1至3樓打造「性別友善廁所」,不以傳統男廁或女廁為標示,而是強調無論男性、女性、中性或跨性別者都能自在使用之廁所,廁間內設有小便斗及坐式、蹲式馬桶,不僅保障使用者個人隱私、也提高公廁使用率並能疏解女廁排隊人潮,提供使用者更為方便及友善的如廁空間。
公廁的整潔除了仰賴清潔人員的努力外,還是盼望民眾使用時發揮公德心,保障下一位使用者的使用品質,才能減少清潔人員的負擔,方能使公廁環境更加清新,並請民眾勿將衛生紙以外的物品投入馬桶以免造成管線阻塞。
環保局也加強宣導「遛狗不留便 隨手清狗便」的正確觀念,遛狗隨身攜帶塑膠袋,當寵物便溺時務必將寵物排泄物清除掉,若是犬便拾取後還有殘留,應再用水沖洗,保持環境整潔,才能提升環境品質,讓所有市民都有乾淨舒適的居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