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塔完工在即~讓旅客烙印台灣地標

      【本報訊】總統蔡英文昨(24)日由市長林右昌、立委蔡適應陪同視察基隆塔,林市長說明基隆塔概況完工在即,致贈蔡總統基隆塔模型,蔡總統期許未來這項建設成為台灣重要地標,國際旅客來玩不只記得台北有座101大樓,心中也會烙印這座基隆塔。

國際級基隆、台灣地標

       市長指出,地標豎梯頂層平行接連至主普壇廣場,設計角度可眺望基隆市區與基隆港嘴、基隆嶼的最佳環境視野,基隆是國際郵輪母港,每年有超過百萬人次旅客,日後會是迎接國際旅客,看到台灣的第一個印象,「這不只是基隆地標,未來也是台灣地標」。

        市府用創意設計扭轉基隆山坡地不便,轉變為城市地景特色,設計構想源自「東岸快樂實驗室再生行動」計畫,由居民、學生、專業建築師探討街區發展願景提案並票選,基隆塔是從民眾想像發展出來,這和以往其他縣市經驗不同。

       市長表示,地標豎梯主塔高聳是視覺焦點地標,這項大結構

  工程施作技術也是挑戰,整體打造基隆城市新意象、新品牌,榮獲「2021致敬城鄉魅力大賞」競爭型計畫優等獎、「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獎項殊榮,這完全是無中生有的創意、高難度挑戰,下了很大決心施作,謝謝建築師與營造廠用心完成工程。

基隆塔空照

       蔡適應委員表示,市府不但有好的規劃能力,確實執行這項案子接近啟用,基隆塔地標豎梯造型,以海港城市特有的橋式起重機為設計出發點,和基隆地景特色整合在一起,連接到舉辦中元祭的主普壇,整合歷史與現代,這是基隆未來最有魅力的地標。

       總統表示,國際旅客未來搭郵輪到基隆看見新地標,下船後直接步行搭電梯到山丘上,眺望基隆港與整座山城,她在觀景台感受景色壯觀,基隆塔外觀壯闊,以橋式起重機外型設計,很有基隆港都特色,未來這項建設成為台灣重要地標,國際旅客來玩不只記得台北有座101大樓,心中也會烙印這座基隆塔。

       市府團隊用國際宏觀視野建設基隆,透過市港再生標竿計畫翻轉這座城市,右昌市長提出基隆山海城串聯再造計畫興建基隆塔,市府原本要負擔3.7億元經費,因為蔡適應委員積極爭取,中央補助地方超過七成經費,市府僅負擔不到一億元。

       總統指出,八年來從國門廣場、城際轉運站到基隆塔建設,因為中央地方同心協力,基隆快速翻轉成為名副其實的海洋國門,前陣子紐約時報報導,改造防空洞變成文化綠洲。她謝謝右昌市長所帶領基隆隊,蔡適應委員協助,市民團結努力,帶領這座城市升級轉型,讓世界看到基隆文化、台灣美好。

基隆塔空照二

       一行人先在基隆塔下方三角廣場,聽取都發處長徐燕興簡報基隆港區及東岸發展概況,緊接著搭電梯上到頂層,在基隆塔橋頭前端,俯瞰基隆港,並由市長林右昌說明基隆塔概況後,再參觀主普壇文物館。

       都市發展處長徐燕興表示,基隆塔工程已進入最後階段,特殊豎梯造型設計,將是全台首創依山傍海的特殊建築體,基隆港東岸全新地標。市府改善主要的上山路徑與廣場,不僅創造更多從希望之丘觀看大船入港的瞭望景點,更為市民提供嶄新都市公園。豎梯下方的三角廣場,將成宛如歐洲魅力的城市廣場,提供各項戶外展演與市集使用。

       基隆塔與主普壇間的橫道,不僅可舉辦各種展覽或做為商業服務,更是360度遠眺基隆的最佳觀景地。主普壇前廣場結合茶屋,更可成為假日市集,吸引旅客上山看船、喝茶並逛市集。山腳下義二路與信二路可結合國門廣場、東岸郵輪中心工程與廟口夜市,近年完成人行道拓寬與騎樓整平環境,待疫情後郵輪再度入港,基隆市港地區必將是國際新興的觀光熱點。

       都市發展處表示,基隆山海城串聯再造計畫(基隆塔)總工程經費為3.7億元,其中,內政部營建署核定補助計2.6億元(約佔總經費71%)、交通部觀光局補助997萬餘元(約佔總經費2.7%);基隆塔以港區『橋式起重機』為發想,啟用後可透過基隆塔電梯及高架人行棧道的水平及垂直動線,將遊客自基隆港東岸運送至中正公園主普壇後側,縫補港區及東岸步行動線,達成「港、城、丘」新生活體驗。

       除了基隆塔工程,市政府也活化再利用「信二路防空洞」,山洞內加上上山電梯,並配合修建完善的人行通廊步道,未來從東岸停車場,進入防空洞乘坐電梯,就可直接步行到基隆塔,串接整個希望之丘景點。

       未來基隆塔開放,主普壇文物館也會隨其開放,向國內外遊客呈現國家第一號無形文化資產鷄籠中元祭,豐富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