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非洲豬瘟~金門小三通海關嚴陣以待

       【本報訊】非洲豬瘟疫情,小三通邊境通關如臨大敵,嚴陣以待,日前又有旅客攜帶豬肉製品入境闖關,被依法開罰新臺幣五萬元,這也是修法調高罰則後,首例遭罰款案例。海關及防疫單位再次呼籲旅客,請勿以身試法,凡是肉製產品皆禁止攜帶入境,違者最重可開罰新台幣一百萬元。

根據海關表示,這一名鄭姓旅客是由廈門搭乘金祥龍輪至金門水頭碼頭,於通關時海關人員發現其隨身行李X光影像可疑,遂引導至檢查檯詳查,結果在行李中查獲一點五公斤的豬肉製品(火腿腸)。

      海關進一步說明,由於該名鄭姓旅客檢查前並未提出書面或口頭申報,全案移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高雄分局金門檢疫站處理,高雄分局隨即依違反動植物檢疫相關規定,裁處新臺幣五萬元罰鍰。而這次的開罰也是農委會在十二月十四日「違反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二項規定案件裁罰基準」,將罰則提高後,金門地區首例重罰新臺幣五萬元的案例。

      高雄關指出,今(一○七)年從七月一日起,截至十二月十五日為止,高雄關離島派出課人員查獲金門小三通入境旅客違法攜帶肉類製品,總計就有一千一百零五案,類型有豬肉乾、香腸、火腿等。為避免非洲豬瘟疫情擴大,衝擊我國畜牧業,造成經濟損失。而農委會動植物防檢局自十二月十四日起,已經提高「違反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二項規定案件裁罰基準」,旅客自非洲豬瘟或口蹄疫疫區攜帶家畜肉類產品入境,將裁罰新臺幣五萬元起至一百萬元整之罰鍰。
      非洲豬瘟與豬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傳染性之惡性豬隻疫病,不同的是豬瘟是由RNA病毒的黃病毒科引起的疫病,而非洲豬瘟則是由DNA病毒的非洲豬瘟類病毒科所引起的一種疫病。而發病豬隻,特徵為發高熱及皮膚呈現紫斑點,全身內臟的出血,尤以淋巴結,腎臟和腸粘膜最明顯。病程分甚急、急、亞急與慢性等四種。甚急性:發燒、突然死亡,無其他症狀。急性:高燒、食慾尚有、死亡前食慾廢絕、呼吸快、精神不良、四肢、耳、皮膚發紺、嘔吐、下痢、死亡,為期七天。亞急性:發燒,三至四星期。慢性:病狀不明顯,持續數月。目前尚無藥物可供治療及疫苗施打。此外,病毒存在於環境時間於冷藏豬肉一百天、冷凍豬肉更長達一千天、豬舍一個月、糞便室溫十一天。該病以接觸傳染為主,可經由廚餘、節肢動物、動物分泌物或排泄物、車輛及人員夾帶等途徑傳播。本病屬我國甲類動物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列為應通報疾病。
      另農委會指出,非洲豬瘟雖造成家豬及野豬的急性、惡性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能感染,但不會感染人,我國經屠宰衛生檢查合格的豬隻,豬皮均蓋有檢查合格標誌供消費者辨識,消費者在市場購買豬肉時,只要注意選擇蓋有合格印的豬肉,食用安全無虞。
      而根據農委會動植物防檢局高雄分局表示,非洲豬瘟於一九二一年首次於非洲肯亞發現,從野豬傳到家豬,再從非洲傳到歐洲、南美洲、俄羅斯等地。中國大陸為亞洲首次發生國家。而大陸非洲豬瘟蔓延,目前已經有二十二個省份淪陷,與金門一水之隔福建莆田也淪陷,一旦入侵金門或臺灣本島,對地區畜牧產業影響相當巨大,高雄關呼籲民眾到大陸旅遊請勿去養殖場參觀,也不要攜帶肉製品入境,一經查獲,將被處新臺幣五萬元至一百萬元之罰鍰。高雄關也藉此呼籲民眾共同打擊不法,勇於檢舉走私,免費檢舉電話專線「0800-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