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日前晚上七點多后浦浯江街金門傳統音樂館進來了一批老先生、老太太,他們都屆花甲,來自府城台南市,他們此行主要的目的是南音交流。
「台南市慶安堂和聲社」來到金門,與喜愛南管的金門樂府傳統樂團等團弦友們齊聚一堂,以樂會友,希望透過音樂的交流學習,互相觀摩,享受音樂所帶來的樂趣,普及藝術活動欣賞的層面,並吸引更多民眾認識南管。
據了據,台南府城有三大南音社團,包括「振聲社」、「和聲社」和「南聲社」,和聲社在灣裡,創立已有七、八十年,但因老成凋零,目前也陷入青黃不接。去年他們就允諾要來金門做一場交流,因新冠疫情影響,一直延後成行。
位於浯江街的傳統音樂館,兩團人員先拍合照,接著立馬合作,先是樂器演奏,之後有男女唱腔,交流十分順利,也吸引不少觀光客前往聆賞。他們隔日下午三點和八點在烈嶼鄉國民黨黨部,還有兩場交流演出,歡迎鄉親踴躍前往觀賞。
傳統音樂與社會生活及文化有密切淵源的關係,南管音樂,為流行於閩南泉州、廈門、金門,及台灣的傳統戲曲,相傳清康熙年間進京獻藝,贏得「御前清音」美名。相關技藝在金門也流傳了一段時間。
為推廣南管音樂,文化局於107年成立「金門傳統音樂館」,讓所有喜好傳統音樂戲曲的民眾,有更多的學習機會,目前每周一、三、四、五、六皆有辦理南管音樂活動。金門地區在金城地區有金門南樂研究社、金門樂府傳統樂團、金沙地區有金門浯江南樂社、金沙弦管社以及仙洲薪傳南音社、烈嶼地區有烈嶼群聲南樂社等六社團,喜愛南管樂的民眾也歡迎加入,期望能將傳統延續下去,讓傳統藝術得以傳唱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