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立金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浯洲書院舉辦「慈湖賞鳥,步尋水獺」活動,提升學生環境保護意識,與認識金門獨特的濕地景觀。
「慈湖賞鳥,步尋水獺」活動,邀請金門縣野鳥學會莊西進擔任解說員,總計近40名師生參加。活動分成五小組進行觀察體驗,課程內容包括走讀溼地生態、訪察水鳥家園、生態變色龍、雙鯉尋獺及雁行千里等五項。
金大表示,解說員莊西進詳細介紹、認識溼地的形成、經歷及生態功態,引領訪察各類水鳥的棲所,沿途觀察記錄到黑領椋鳥、綠頭鴨、琵嘴鴨、黃尾鴝、高蹺■、黑面琵鷺、蒼鷺、魚鷹、遊隼、翠鳥、蒼翡翠及反嘴■等鳥類三十多種,並至雙鯉湖畔尋覓到大、小水獺在湖床密集活動留下的足跡和排遺。途中行經各種不同顏色的池塘,尤其以粉紅色的池水最為特別。許多學生表示,此行豐富的生態展示讓視覺和聽覺有很大的觸動,不虛此行。
莊西進指出,池塘多變的顏色空拍圖照有如調色盤一般,這是池中的藻類和光合細菌的生因環境產生演替的變化。莊西進表示,本次生態導讀活動,感受到金大學生認真旺盛的求知態度,且同學自動互助、自律合作的團隊精神更值得讚許,尤其是沿途協助架設單筒望遠鏡的同學們,不僅在極短時間的訓練即可快速操作,竟然還能找到躲藏在樹上的鳥類,真是非常難得。
金大副校長暨浯洲書院院長陳奇中表示,環境教育著重於田野的自然體驗,由體驗而增進關懷,關懷至深,激起守護鄉土環境的動力。此次活動旨在讓學生了解金門自然環境與地方生態,增進學生對金門的認知,進一步推動生態與低碳之環境教育,強化生態保護意識與責任,提升學生參與環境教育活動的行動力,以達到保護地球、愛護鄉土環境之目標。同時配合「金門學概論」,激起學生們對於金門生態環境的了解與認同,進而觸發引動深耕金門、放眼兩岸、邁向國際的前瞻思維與具體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