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二十年前隨著兒、媳來到金門生活,放不下對土地的熱愛,農民李得城在頂埔下覓得一分地種起了各式的蔬果。小農園裡今年瓠瓜收成得特好,結出纍纍的果實,甚至達到四十斤重。
在故鄉台南東山種橘子、柳丁、龍眼、香瓜,也種過茶和咖啡的李得城,打著到金門養老的想法,二十年前和兒子李翌漳夫婦倆到金城鎮金門城一起生活。買下在頂埔下的農地後,每天早上五點不到就到農園裡照看農作,常常一忙就超過二個小時,讓兒子和媳婦得隨時跟在身旁,深怕老人家忙農活忙到不知休息。
費心地弄來許多天然有機的肥料,將田地整得更加肥沃,在田裡埋設好灑水的管線,李得城的小農園裡栽種了各式的蔬果,有蕹菜、馬齒莧(又名豬母奶)、地瓜葉、秋葵、菜豆、辣椒、絲瓜、山藥、樹薯、檸檬、木鱉果等,分區栽種成一壟壟的,量雖不多,卻堪以自足,還能和左鄰右舍以物易物。要不是近幾年農地售價越來越貴,老人家還想著擴張農園面積多種些。
一年多前,李得城從台南帶回瓠瓜的種子,種在農園四周的圍籬旁,瓜藤甚至爬上了農地旁的大樹,形成樹頂結瓜的奇特現象。不知啥品種的瓠瓜長得特大,每顆動輒超過三十斤,掛在圍籬上的瓠瓜就用飼料袋從瓜底托著,像是包尿布一樣;至於長在地上的,幾日稍沒多照看,就因地面的水氣浸潤,慢慢的爛掉了,「可惜了,這顆有四十斤的」。
三十餘斤的瓠瓜,一顆可賣到六百元,削成籤和肉泥和在一起,做成瓠瓜水餃,這是李得城和鄰居分享後的製品。農作找到固定銷路,他種得更是辛勤了,李得城三不五時就到農園裡走走看看,有時拿起口琴對著園內的瓜果來場獨奏會,天熱時也拿起蒲扇為瓠瓜搧涼,「這樣會長得較好吧」。
李得城從年少起,每天就和土地對話,農作是他的專業,割捨不下故鄉,迄今仍沒在金門落籍。來到金門後,自此愛上這片土地,直說金門的好不下於故鄉台南,當年若知道自己還能活到這歲數,早就來金門長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