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職場 蔡琪秀伴文化局走過四十八年

       【本報訊】四十八年在同一職場是個怎樣的概念?在文化局服務的蔡琪秀,在九月一日將和熟悉的職場道別,離開這個她從荳蔻少女時就服務的地方。
      「人家是換單位,我是換老闆」,任職的四十餘年歲月,蔡琪秀數度見證組織改制更名。她一開始工作的單位在金城播音站,屬社會教育館,社教館於89年改制為文化中心,93年改制為文化局。蔡琪秀就經歷過吳騰雲、王秉垣、周建齡、李錫回、盧志輝、楊成業、陳昆仁、李炷烽、楊肅池、張春傳、李錫隆、呂坤和及現任局長許正芳,共十三位的單位主管。
       蔡琪秀表示,她剛踏入社會的第一個工作在金城播音站。原屬於金城鎮公所的金城播音站,在她工作的時候已歸社教館管轄。跟著前輩許月輝、薛祖森等人一起在金城播音站工作的蔡琪秀,工作內容就是朗讀金門日報新聞及一些由公文改寫成的文稿,用聲音向一般民眾做政令宣導,還有播放光啟社提供的錄音帶等,最常放的是軍歌,流行歌曲則以播放較早期的歌手的唱片為主,以及當時流行的校園民歌。

文化局員工蔡琪秀在單位服務48年,即將退休。見證過單位的數度改制更名及多達13任單位首長的更易。(詹宗翰攝)
     蔡琪秀說,當時每個家戶都安裝有線收音機,整天都有節目,早晚六點固定播放,透過設立的大喇叭,整個城鎮都聽得到節目,節目內容為政令宣導及播放雄壯的愛國歌曲;每天清晨的播音,也是學生及上班族的鬧鐘,戰備時期更是三更半夜隨時授命廣播喊話,請自衛隊員緊急武裝集合。在那資源貧乏的年代,廣播音樂和嬉笑逗唱的節目,讓居民帶入另一個時空,使民眾心靈得到一股清涼和慰藉。使精神生活更充實,為當時的歲月增添豐富的色彩。當時聽廣播是居民的精神食糧,也是四、五年級生的回憶。
       社教館兼辦圖書館業務,之後蔡琪秀改在浯江圖書館工作,隨著館址遷移,後來改到中正圖書館服務。因為單位要出版金門季刊,蔡琪秀就到有打字設備的金門日報去打字,也在那認識了她後來的丈夫。民國80年後,公家機關進入電腦化時代,蔡琪秀成為社教館第一位使用電腦辦理文書處理的職員,機構裡的檔案室也是由她一手建立設備、儲存檔案,從無到有地有了至今井然有序的檔案室制度。
       因為單位需辦理各項活動,蔡琪秀曾被派至台北受訓節目主持人課程,返回單位後就此擔任了幾十年不下千場的節目活動司儀。在文化局的許多公開活動上,常可見到作為司儀的她穿著一襲合身的旗袍,許正芳局長以公開場合常穿Armani的嚴凱泰的穿衣哲學形容蔡琪秀「要穿得合身,必得自律甚嚴」,讚美她這麼多年都保持很好的體態。
       即將告別這個奉獻了四十幾年青春歲月的大家庭,蔡琪秀坦言內心有無限的感觸與不捨。退休前已在金門縣金城國中第5屆同學會、金門縣媽祖會、金門縣傳統民俗才藝協會、金門縣新住民女性關懷協會、金門縣南門社區莒光志工隊、金門縣長青會、中國國民黨金門縣黨部等民間團體擔任要職的蔡琪秀,退休後仍將散發活力。文化局局長許正芳等同事盼著她有空時多回去走走,退休後要活得更加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