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研二號研究船22日至26日於馬祖海域進行觀測研究,為進一步了解藍眼淚活動,將透過24小時觀測取得更多數據,並於日前停靠福澳港開放民眾登船參觀。
活動由縣府與海洋大學合作舉辦,海大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教授蔣國平帶領團隊,航駛海研二號調查藍眼淚漲退潮數量以及日夜遷徙分布情形。縣長劉增應特別前往慰勉團隊辛勞、致贈加菜金及上船參觀船隻內部。劉增應表示,期待海大對於馬祖藍眼淚及海域生態有更詳盡的研究成果,並持續發表於國際期刊,研究過程中若有任何需要協助的地方,縣府將全力配合。
海大積極投入藍眼淚相關研究,同時也承攬縣府馬祖海域棲地及資源保育計畫,在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大力協助之下,目前已成功培育出藍眼淚(夜光蟲),民眾可前往位於南竿鄉四維村的藍眼淚生態館獲得更多有關藍眼淚的生態知識。
海大海研二號是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教育部共同撥款建造及維修之研究船,由海洋大學管理及營運。主要用途除供海洋教學研究之外,並供國科會補助之專題海洋研究計畫及其他產學建教合作計畫之用。國內尚有海研一號及三號,分別由台灣大學及中山大學負責管理,構成我國之海洋研究船隊。
海研二號研究船是國內首次之嘗試,於1992年7月27日高雄慶富造船廠起造、1993年2月27日下水、1993年9月20日驗收完成之250噸級研究船。施工過程中有許多技術上之困難,經各方努力一一克服,是國人自行設計、監工及建造之研究船,為我國海洋研究船立下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