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汛期 漁船捕獲數千尾「先頭烏」

      【本報訊】烏魚汛期到,東引漁船、台籍漁船近來已捕獲數千尾「先頭烏」,其中有一部分以一尾400元-450元價格賣給在地民眾,加工製作烏魚子。

     近年來,部分台灣漁船在冬至前就抵達東引海域捕烏魚,今年也不例外,11月下旬就已經看見來自台灣的漁船停泊在中柱港。因應東引市場需求,東引海域捕獲的烏魚,部分販賣給在地民眾,上岸後直接在碼頭剖肚、取卵。保守估計,今年東引野生烏魚子成品可達3、4千個。

     過去漁產豐裕的時代,黃魚、石斑魚、石鯛等魚類是餐桌上的「家常便飯」,對於肉質比較鬆軟、腥味重的烏魚,東引民眾根本是不屑一吃,對烏魚子這項產品也是一知半解,沒有太大的興趣。也因為沒有市場,東引地區的漁船也不把烏魚當作「烏金」,捕到零星的烏魚,有人要,一尾50元就賣了。

    不過,隨著漁源枯竭,黃魚、石斑魚等高經濟魚類愈來愈稀有,一斤價格動輒數百元的情況下,相對便宜的烏魚也漸漸被當地民眾接受;而且,加工後的烏魚子價格更是以兩計算,商機無限,不但有漁船購置專用漁網加入捕烏魚的行列,製作烏魚子的民眾也是年年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