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活化地方文物,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首次移師馬祖舉辦博物館從業人員Level Up計畫研習,在民俗文物館登場,30多位學員一起聆聽專業課程,並前往金板境天后宮等古蹟參訪;文化處表示,透過此次研習不僅強化在地博物館從業人員的專業性,也有助於提升地方鄉親全島都是博物館的意識。
臺博基金會今年博物館從業人員Level Up計畫委託國立金門大學辦理,為增強內容及結合軍事特色,與縣府文化處及國防部軍事博物館籌備處合作。
國立台灣博物館館長兼任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的洪世佑對此次馬祖的活動非常重視,專程來馬參加兩天的活動。洪世佑表示,文化部近年高度重視博物館的發展,認為博物館不應只是隔絕在櫥窗裡的珍貴器物,而是要讓文物有故事,並走進國人的生活,提升整體社會的文化意識。文化處長吳曉雲指出,馬祖博物館資源不多,但在地文化非常有特色,而其特殊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更值得國人投注更多的關注。
第一天由洪世佑主持座談會,主題為離島博物館之經營中的人事制度設計與規劃,帶領大家討論在地博物館發展;次節邀請熟悉馬祖博物館的北藝大黃貞燕教授分享馬祖文物分級作業要點之說明,以及對於現地典藏相當有成就的桃園市立木藝博物館陳佩歆秘書,一起走訪金板境天后宮。
第二天上午將先安排參訪華光大帝廟及南竿雲台山軍情館;下午邀請南藝大盧泰康教授主講國防文物的類型、普查調研與分級指定及陶瓷類文物普查與調查研究,兩個題目都是為馬祖文化及博物館事業量身打造,除了國防文物涉及在地的戰地文化外,陶瓷類文物也是鄉親有興趣的課題。
主辦單位指出,為增加博物館與地方社會的連結,該計畫特別於全臺北、中、南、東、離島分區進行,強調在地的連結。這次馬祖活動一開始就與文化處及其博物館運籌計畫單位取得連絡,加上戰地是馬祖文化論述的特色,因此也與國防部軍事博物館籌備處聯繫,共同規劃課程,讓內容更能扣合在地需求,也讓馬祖鄉親能夠有管道,學習到讓自己的文物說故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