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竿水道間有綿延百公尺「保麗龍龍」

      【本報訊】時序進入三月,遊客也多了起來;根據遊客反映,昨天在南北竿水道間,有著一條綿延百餘公尺的「保麗龍龍」,天氣很好,看得很清楚,照目前因應措施,要等它上岸才能處理;鄉親認為即使分不清是哪邊造成的,至少我們這邊要禁止當作養殖用具,避免塑膠微粒殘害自己的健康。

    當我們看到漂流垃圾、可見塑膠或是油污滿布海上時,通常想到的是人類捕食的魚類是否遭到污染。事實上,這類污染摧毀的是更根本的海洋生育力量,就是因為塑膠微粒。

    連江縣環資局指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在2018年5月展開島航計畫,繞行臺灣沿海與澎湖、小琉球、蘭嶼三大離島,檢測海水樣本、調查海漂垃圾及打撈與蒐集海水表面塑膠微粒進行科學分析,發布全臺海水檢測的結果,指出全臺灣的海域布滿了塑膠微粒,馬祖因為緊鄰對岸,這些年也飽受境外移入的保麗龍所苦,處置方式只有等待漂上岸後,人工收集再用熱溶機加以溶解壓縮。

     環資局近年大力推動減塑,四大指標包括重複利用材質包裝、不使用一次性塑膠用品、無塑包裝商品或鼓勵消費者自備容器等減塑生活方式,共同推廣減塑生活及資源回收工作。但塑膠已深入人們日常生活,各種塑膠製品質輕、耐衝擊不易損壞、攜帶方便且價廉等特性,已經成為生活中最方便與不可或缺的日用品。

     雖然對岸污染源短時間內無法排除,環資局仍鼓勵民眾居家生活上可落實垃圾分類、做好資源回收,購物自帶環保袋等作為,從自身做起落實無痛減塑,為自己及生活環境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