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文化處完成橋仔歷史建築重新策展

      【本報訊】北竿橋仔村又多了一處可以說故事的人文景點,五間排歷史建築在完成第二屆國際藝術島策展後,文化處為促進文化資產活化及持續建構嶼豐富島嶼博物館內容,已於今年初進行內部空間重新佈局策展,將這棟歷史建築與常民生活做連結,現在已成為聚落內遊客必訪的新景點。

       橋仔五間排1樓常設展之展名定為「嶼海之間:橋仔漁村生活的百年流轉」,目標在於一方面凸顯五間排所在的地理區位,在澳口之巔、陸與海交會之處,空間的使用歷程見證聚落的變遷,越過海洋、落戶橋仔、歷經軍管時代轉身、再到當代又如何窺見漁村生活軌跡,並據此規劃出二大主題單元。單元一「嶼海之間」以五間排空間變遷的時間軸引導民眾入館,觀察空間本身提供的線索,以及五間排因應國軍進駐經營重點的轉型,戰地政務實施下,橋仔作為高登、亮島的運補前線,對地方生活與生業的影響。單元二「漁村生活進行式」從飲食、時節、地景等方面探索現在橋仔的漁村生活痕跡,即便不復往昔漁業榮景,但順應潮水、配合時節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依然可見。隨著展示內容的推進,不只是展示過去,也是看見當代,期待能打開空間豐富的文化內涵,帶領遊客觀眾認識、觀察、探索聚落仍有生命力的面貌。



       2樓展區為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期間,由藝術家劉致宏策展之作品「漁光」加以保留,其回應五間排前身之「永豐號」商店,具蝦油、蝦皮製作、魚蝦加工、貿易等脈絡背景與空間歷史;作品透過網目、麻繩、透明薄膜等材料,將箱網、水下魚蝦群聚(Fish school)樣貌以平面圖層堆疊成三維立體的視覺意象呈現,並以建築物自然採光的穿透性與空氣流動的輕盈感,傳遞早期在地漁業與蝦皮等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