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社區的發展連結著人、土地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環保局多年來持續鼓勵社區推動環境教育,希冀藉由多元面向,喚起民眾對社區環境的認識,並瞭解自然資源用於教學的價值與意義,進而共同維護社區生態環境。
苗栗縣後龍鎮大山社區,得天獨厚的環境擁有一片前人種植的百年松樹林,每年暑假的「自然體驗營」是社區一大盛事,社區發展協會利用樹林做為攀樹場,他們認為:樹,是大自然中最容易親近的朋友,而「攀樹」體驗是感受樹木堅韌生命力的第一步,由專業的攀樹團隊帶領、指導孩子們使用繩索,攀上數十公尺的老樹,探索樹上的豐富生態,讓孩子瞭解樹木是許多生物的家,也是一把保護大地、庇護生物食物鏈的大傘,透過活動引導孩子們用五官親近自然,讓孩子得以細細體會大自然,更能加深瞭解社區自然資源與文化。
苗栗縣政府環保局陳華盛局長表示,社區中「老樹」是重要的文化資產,其背後蘊含著不同故事與文化價值,讓地方增加韌性,其功能除了可以綠化環境、氣候調節、水土保持、降低氣溫、淨化空氣及固碳等功能之外,還紀錄了歷史變遷與文化演進的足跡,讓老樹的文化意涵融入環境教育課程規劃,體驗環境教育的多元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