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竹山鎮~竹文化跨領域美感課程

  【本報訊】南投縣秀林國民小學位於竹山鎮郊,學校環境優美四周被森林環繞。近幾年大環境充斥著少子化的因素,但是學校不斷地朝向特色發展有願景也有目標,因此成為吸引家長們為子女選擇就讀的重要關鍵。值此招生不易之際,反倒能在竹山鎮偏郊、在鄰近的小校招生中,新生人數不減反增,還能異軍突起。

  近年來學校申請教育部跨領域美感教學及文化局藝文教育扎根等計畫並在縣政府教育處積極協助下,結合校本特色課程及地方文化發展竹文化、竹音樂、智高及獨輪車等特色課程有成。108及109學年分別榮獲教育部跨域美感揚帆獎及卓越獎,110年更榮獲教育部第九屆藝術教育奉獻獎國小團體獎,頒獎典禮當天學校竹樂團並擔任首場表演學校,精彩的開幕演出並獲得教育部次長與現場來賓一致好評。

  儘管學校位處偏鄉、資源較匱乏,但是透過主動申請相關計畫,以彌補學校先天資源的不足,藉以擴增學生之美學導覽及策展的視野,不但豐富學校之美學課程,也加深加廣學生的學習眼界,更成功吸引了許多學生與家長跨區就讀的新選擇。

  當天學校辦理「竹文化跨領域美感課程」暨「校園藝術祭」活動,更有遠自東歐拉脫維亞國家,Daugavpils University(陶格夫皮爾斯大學)兩位教授及教育部跨領域美感計畫委員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系莊敏仁教授等共計六位教授一同體驗與參訪秀林國小「竹文化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縣政府教育處吳美玲副處長更代表縣政府致歡迎詞與致贈伴手禮,竹山鎮陳東睦鎮長也親自到來勉勵與致贈竹山伴手禮。學校並以學生特色表演獨輪車跨領域結合音樂與花式演出及甫榮獲全國音樂比賽決賽打擊樂合奏優等佳績-竹樂團的演出,來歡迎遠道而來的貴賓們。另外,學校也安排六位小朋友親手製作充滿地方特色文化竹編卡片來致贈這些來賓,而秀林國小竹樂器中,如小竹琴、雨聲筒、竹排笛等,更是學校安排竹藝課程由學生自行製作的樂器,因此,也安排教授們與高年級所有學生一起體驗竹藝文化課程-竹風鈴的製作,中午並與學生一起享用學校午餐讓外國教授們更了解台灣學生的校園生活。

  此外,「校園藝術祭」的活動,也是學校將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與校園藝術祭活動相結合,藉由今年課程環境議題主題-一片葉子的故事來串連起相關課程與活動,如藍染與槌染尋找校園中可用來作為天然使用的樹葉素材,藉由自然課程跨領域到美學課程進一步教導學生染色的原理原則,甚至連結到客家文化中藍染的特色文化。課程中還有手抄紙的活動,讓學生尋找校園中的落葉素材,將之融入到手抄紙並結合語文與美勞教學,讓學生創作一幅圖畫或新詩,也讓學生們了解到平時所用的書籍與課本製作原理,讓學生更加珍惜書籍,因為得來不易。

  在秀林國小申請「跨領域美感教育」特色課程的學習,就像學校辦學願景「看得見每位孩子的進步」,不放棄每位學生,在秀林就讀的孩子,每位學生都有自己專屬的樂器與獨輪車,學校等待每位學生的進步,只要學生夠努力,每位學生都有機會代表參加比賽,也都有他們各自的表演舞台。這個目標正是所有教師同仁一直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