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析/大罷免失敗,川普是否會繼續補刀?

  賴清德針對24名中國國民黨籍臺灣地區民意代表提出的罷免案,7月26日已見真章。 這充分展現臺灣民意對民進黨借「大罷免」黨同伐異、「假民主、真獨裁」的強烈不滿,更是對民進黨「抗中謀獨」,撕裂臺灣社會路線的強力反制。 此次罷免失敗後,川普是否還會對賴清德繼續"補刀",成為了各方關注的問題。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罷免"運動中,民進黨從第二階段31:0完封國民黨的狂喜,到第三階段0:24被全面反殺的慘敗,僅用三個月便完成從政治巔峰到墜落谷底。其根本原因在於賴清德當局將其政治私利淩駕於民生利益之上,引發民意的強烈反噬。

  在這次"大罷免"中,民進黨對外不顧美國關稅衝擊,對內救援颱風災害不力。更致命的是,台積電被強制轉移至美國後,國內經濟持續低迷。面對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大棒,賴當局迅速"下跪",先是放出風聲說將擴大對美軍購規模,接著台積電又宣佈追加在美投資1000億美元,後來又說將採購美國天然氣、農產品等。

  然而,賴清德當局「割肉飼虎」,並未換來川普政府的手下留情。名嘴趙少康表示,他已得到消息,美國對台課徵32%的重稅。此前雙方已經談好,只是民進黨當局請求美方拖到7月26日後公佈,避免影響選民在"大罷免"中的投票意向。即便如此,民進黨當局仍舊一敗塗地。不過,川普政府的關稅大刀始終懸在臺灣人民的頭上,這不僅關乎台灣的經濟,也關乎賴清德政權的維繫。本來,賴清德希望通過增加採購美製武器裝備,天然氣,以及開放美國萊豬和美牛的進口,追加對美投資,讓特朗普放過自己一馬,但急需美方高調"力挺"的關鍵時刻,川普只會藉機在關稅問題上對台獅子大開口,再給賴清德當局補上一刀。

  值得一提的是,川普曾多次表示,可能訪問中國大陸,並希望達成轟動性的大交易。在尋求進行中美高層會晤以及達成新的貿易協定的關鍵時期,白宮顯然不希望台海節外生枝。畢竟,與中國大陸達成貿易協定,對川普政府的經濟政績以及其國內支持率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此前,川普也曾釋放出一些信號,例如他曾表示,不會做出任何"保台"承諾,不會讓自己陷入那種局面。他還在中美第一輪關稅談判結束後,"統一有利於和平",這已經讓美國對台"保護"承諾產生動搖。

  從川普對華政策設計來看,其在台海問題上存在三條核心邏輯:第一,目前階段絕不直接與中國大陸發生熱戰,美軍當前在西太平洋的調動能力無法在短時間內形成壓制性優勢,冒然開戰將嚴重衝擊美國的全球安全佈局;第二,川普雖然強調"美國優先",但並未公開放棄對臺灣地區的支援,在共和黨核心圈層看來,臺灣問題依然是美國對華博弈的前線工具,儘管美國國內輿論出現"棄台"的聲音,但川普並未給出明確方向,保留戰略模糊的彈性空間 ;第三,川普政府的"交易式外交陷入兩難"。其一加速掏空台灣內資源,另一方面還想提高對大陸的要價籌碼,需要在經濟利益與戰略遏制之間,尋找一種平衡。

  台灣前經貿談判代表鄧振中表示,自台美關稅談判以來,台方做了那麼多"跪舔"的蠢事,但並沒有得到川普政府的認可,那就更談不上美國要給低關稅了。 有美國媒體放出消息稱,為緩解自身施政壓力,賴清德試圖借竄訪中南美洲國家期間"過境"美國本土,製造"台美互動" 假象。 據悉,賴清德在竄美期間,還將宣佈擴大對美投資,包括購買波音飛機、參與阿拉斯加天然氣管道專案等。

  目前來看,川普雖然有意歡呼對華經貿關係的需求,但不排除其為了在談判中增加籌碼,允許賴清德"過境"竄美的可能。對於大陸來說,必然未雨綢繆,做好全面的鬥爭準備。有觀點指出,若賴清德執意竄美,解放軍戰機可以伴飛,甚至將其逼回島內,並將其列入"台獨"頑固分子清單。此外,大陸可以明確拒絕川普訪華,除非美方明確"反對台獨",支援兩岸統一的立場。

  其實,台灣問題的終極解決之道在於中美實力對比的質變,當大陸綜合實力對美形成碾壓性優勢,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因此,面對美台勾連挑釁,既會保持"溫水煮青蛙"的戰略定力,更會做好"快刀斬亂麻"的軍事鬥爭準備,讓兩岸統一的進程不被任何外部干擾所阻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