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扶貧研調報告【伍】~幹部與財政

  貴州遵義和四川大涼山的這篇調研報告,作者比我狠,敢問也敢寫出許多數字,幾筆帳算下來,2014年啟動的扶貧真是一個感天動地的人道工程,《要想富,先修路》 第一次飛貴陽在飛機上被震撼的金色蜿蜒山路,就是救死扶弱的大基建成果;教育和毒品一票否決的任務指標是執政的智慧;醫保和生活保障作為反貧的支點。

  要辦成一件事情,離不開兩樣東西,一樣是錢,一樣是人。我們先聊聊這些深入扶貧一線的當地幹部。可以說,這些年,各村扶貧幹部,都是非常非常辛苦的。

  我見到吉布時,他的女兒剛出生一個多月,他跟我回到打古洛村後,要兩個月後才能回家。我說那下次見到你女兒時,你女兒都三個月了。他說沒有辦法,扶貧地點離家太遠,工作又太繁忙,他也想看著女兒長大,但現實不允許。

  在最忙最忙的2018年,吉布通常兩三個月才能回一次家。永樂村的唐果果也一樣,他長期住在村委會,睜開眼就要忙到深夜,扶貧驗收的時候,幾個月沒有放過假。

  這兩個人跟我在一起的時候,不停地在接電話,村民們吵架了找他們,醫療報銷找他們,找不到工作了也找他們,開個車都電話不斷。而前文中花茂村合作社的何萬明,也是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基本沒有假期。

  扶貧工作從2014年在各省展開,這些人大多是從2016年紮根基層,主要負責當地的人居改造、貧困戶對接、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社開展、幫扶單位對接、村民教育、醫療、住房的具體執行,以及各種檢查、回饋等等。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站立和戶外

●有時還得親自給貧困戶蓋房子。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戶外

●豐國軍等扶貧幹部在幫彝族貧困戶蓋房子中

  這些幹部差不多大都四千多一點的底薪,再加上一部分公積金、生活補助、績效等,在貧困地區,工資比一般人要好一點。他們工作量也非常大,如果不好一點,估計基層幹部們統統都會流失。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平時吃得很是一般,我在扶貧村和一線扶貧幹部們吃了幾餐,基本都是這個樣子。以永樂村舉例,該村十個村幹部一年的總開支是12萬元,這些錢還包含買辦公文具的費用,村委便請了一個當地的大姐來做飯,每人每餐按十塊錢支付,省出來的錢就是大姐的工資,大姐為了多賺錢,就只能在伙食成本上下功夫,這樣村幹部們也不太可能吃得太好。如果想打打牙祭,就自己掏錢找村民買幾隻本村走地雞做辣子雞,嗯,永樂村的辣子雞確實很好吃。

  有意思的是,房價居然也對扶貧幹部造成了極大衝擊,我在遵義地區看到的村第一書記唐果果,開著一輛用了八年的手動檔福克斯,還在市區買了商品房,而大涼山地區的吉布,開著一輛破破爛爛的二手賽歐,只能買市區的集資房。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

●唐果果

  兩人收入差不多,造成兩個人物質上差別的原因,是唐果果買房時,遵義房價才4000一平,而西昌地區的房價,已經是一萬左右了。
普通中國人現在的生活品質,和當地房價成反比。

  中國扶貧工作的展開,正是這些默默無聞的基層扶貧幹部,用微弱的光亮,點亮了貧困戶的人生之路。接著,我們來算一算,扶貧工作的巨大財政投入。

  我是一個很喜歡算帳的人,每次一算帳,我就要興奮得搓一搓手,到了貧困村,自然要把他們的投入開支算清楚。我粗略地看過永樂村和打古洛村的投入對比,發現在扶貧財政上,貴州省各村的投入確實要大許多。

  貴州永樂村這邊,2017-2019年人居環境改造370戶,大約花費400萬元,600戶廚房廁所改造,大約花費300萬元,鋪代家溝村民組的電線、變壓器,花費70萬元,修8公里的從村到鎮的水泥路,花費500萬元,其它路面硬化50公里,花費700萬元,危房改造30戶,花費20萬元,1000畝獼猴桃與封糖李種植園花費450萬元,種植園相關基建150萬元,黑山羊產業投入150萬,520畝茶業產業投入260萬,僅僅以上這些資料,就高達3000萬元。

  在大量的財政投入下,到2019年時,光是遵義市的農村公路總里程,就達到了2.8萬公里,接近赤道周長的四分之三!這只是一個市的農村公路,不是一個省。

  大涼山打古洛村這邊,花錢最多的是2018年,集中安置點建設1140萬(包含住房、基礎設施、村支部活動室、村民俗活動壩子),分散安置304萬,總共在1160萬左右,2019年就只投入了396.2萬,主要是建庭院、建入戶路、建化糞池,改廚房、改豬圈、改廁所、改飲用水源,每戶1.6萬元和每人代繳醫保250元。(大涼山是醫保全免,貴州是交130元)

  可能也考慮到了大涼山的投入不如貴州,大涼山的扶貧難度也更大,每個村還有專門對應的幫扶部門,打古洛村的對應部門是涼山軍分區,軍分區會提供人力財力物力,幫助禁絕毒品,提供扶貧基金,村裡凡是能讀得上書的,扶貧幹部還和涼山軍分區設了個教育基金,考上本科的獎勵2000元一年,考上專科的獎勵1500元一年,考上中專的獎勵1000元一年。

  我二十多歲時,也總把“軍隊不參與國內事務”奉為紅線,其實這麼多年,我們中國軍隊在抗洪、救災、打擊毒品、扶貧上一直默默出力,我不去現場調查,也不知道軍隊有這麼多付出。那貴州和大涼山這麼大的扶貧開銷,錢從哪裡來的呢?以下兩張圖,分別是2018年、2019年中國各省財政轉移支付表: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排第一名的一直是四川省,貴州排在5-6名,那為什麼貴州各村的投入好像還要高一點呢?因為四川省人口遠多於貴州省,四川常住人口是8375萬,貴州常住人口是3622萬,四川要幫扶的人太多,才會顯得各村的幫扶比貴州要少。

  我在貴州遇到一個來做自願者的苗族小姑娘,23歲,叫王治麗,剛從貴州工程職業學院畢業,家是雷山縣人,他們家也是貧困戶,大學時一年7800元的學費,減免了3500元,每年寒暑假,她再去廣東東莞的東坑、長安兩鎮打臨時工,省吃儉用,兩個月能存6-7千元,這些錢夠她交完一年學費,剩下的夠自己生活費,順順利利念完了書。

  王治麗這種經濟狀況,跟西部各省的財政來源是一個意思,其實就是中國東部已經全面工業化的各個省,拿著錢去支援西部貧困地區,給了西部貧困人民活命的機會,反正也是中西部的人民給東部提供了廉價勞動力,這也是一種相互補償。

  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不能自己燈紅酒綠,看著鄰居吃糠咽菜,要不還算什麼共同富裕?其實基本盤還是工業化,是工業化拯救了中華民族。
文章的最後,我還是想講一講大涼山的彝族。

  和其它地區的彝族同胞不同,大涼山極其貧困,現在還能種土豆吃飽肚子,可土豆是萬曆年間才從南美洲傳入中國的,大量普及種植估計還要更晚,大涼山海拔高,2000-3500米左右,我七月上去,感覺明顯要比珠三角冷許多,紫外線又無比強烈,曬得我都黑了兩圈,就只能種苦蕎什麼的,但苦蕎是粗糧,不好消化,產量還非常低,當地人這樣餓肚子不知道餓了幾百年,阿妮基洛他們現在有現金還是吃大米的。

  加上這個地方偏僻得讓人絕望,大涼山彝族其實一直活在一種普通中國人難以理解的貧窮當中,我們種種看到的不可思議的現象,比如他們過去不洗澡、衣服髒、毒品氾濫等等,歸根結底是生產力太低下造成的。

  現在他們見到了現代文明,大部分人還是很樂願過上好日子的,真的寧肯吃苦幹重體力活,也不願去電子廠做輕鬆的工作,就想著多掙錢讓後代接受好一點的教育,不要再過他們這一代的苦日子了。

  人都是一樣的,生活的好壞,都只是生產力的折射。
大涼山彝族的普通百姓,還是很渴望過上好生活,他們跟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他們離現代文明更遠一點,所以追趕上來,要更吃力一點,也要付出更多的代價,才追得上現代文明。
我在大涼山深處的打古洛村待到晚上八時,大霧彌漫,整個村子忽然什麼都看不清,整個人好像與世隔絕,這時候我突然有一種遠離現代文明的焦慮感,想想最近的城市在七小時車程之外,一陣悲涼直上心頭,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貧窮與你如影隨行,那種絕望感是不可想像的。
那些前來扶貧的人,就是他們大霧裡的明燈,這也是躺在沙發上用WIFI看這篇文章的你,一時難以理解的。
陸 不息
中國波瀾壯闊的扶貧工作,到2020年,已經基本完成,按照最新年收入3747元的貧困標準,根據我的現場調查,很多貧困戶,其實什麼都不做,光是補貼都已經超過這個資料。
其實只要大基建一落地,貧困人口就會自動減少一大半了。
中國扶貧的硬體工程基本結束,後面應當是軟體工程的系統性維護,保證後期原貧困戶們不要返貧,也保證扶貧政策能一直落地。
我估計各地的扶貧幹部,也有部分人將要調離崗位,去接受新的挑戰。
扶貧其實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扶貧使窮人們的孩子們有機會讀完大學,使他們的生計有了著落,使他們生病了不至於等死,想想十年前,這些我們還做不到啊。
2020年7月17日的深夜,我從中國扶貧前線調查回來後,在書房裡寫下了這一篇文章,那一戶戶深山人家的面孔,任勞任怨的扶貧工作人員,以及大涼山那讓人絕望的大霧,仿佛還如在眼前。
能擺脫貧窮,就是剪掉了人生最大的痛苦,那幾千百萬曾陷入貧困的人,才看得到人生的曙光。
2000年時,我們還有貧困人口9422萬,20年後,我們確實已基本消滅貧困。
這一路的艱難,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是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來之不易。
願中華民族繼續奮勇向前,百折不撓,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