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春秋高級研究員馬凱碩日前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上月,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在阿拉斯加會晤了中國高級外交官員楊潔篪和王毅,他們當著楊潔篪和王毅的面公開抨擊了中國的民主和人權狀況。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他們堅信,美國知道應如何緩慢而有耐心地戰勝一個共產黨對手。然而,雖然是美國贏得了冷戰,但更瞭解蘇聯共產主義失敗原因的卻可能是中國。中國決心不犯同樣的錯誤。全文如下:
中國的分析可能和美國戰略大師喬治•肯南的分析不謀而合。肯南明智地預言道,美國能否贏得冷戰勝利將取決於華盛頓是否有能力“使世界各國人民對一個國家產生一個普遍印象,即這個國家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它正在成功地處理本國內部的民生問題並承擔起了一個世界大國的責任”。以下是一個令人震驚的對比。與蘇聯相比,美國在這三方面都領先。但與中國相比,事實卻並非如此。
蘇聯解體的第一個跡象來自于社會福利指標的下降趨勢: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自殺率、吸食阿片(或酒精)成癮人數。如今,表現糟糕的是美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美國人的預期壽命正在下降。美國青少年的受教育水準落後于許多先進工業國家的青少年。
如果肯南能活到今天,他會震驚地發現美國為一些不必要的戰爭枉費了5萬億美元,而處於社會底層的50%美國人口卻已持續數十年不見收入增長。在白人工薪階層中彌漫著一股絕望情緒。
中國的做法與前蘇聯相反。中國認為,蘇聯領導人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脫離了本國民眾,在進行對外戰爭時忽視了本國的民生問題。中國已經連續40年沒有打過一場大戰了。與蘇聯不同,中國控制著軍費支出的規模。
而在改善人民福利方面,沒有哪個國家做的比中國更好。就人民福利而言,過去40年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最好的40年。
中國仍然面臨著許多內部問題。中國並不一定能成功解決這些問題。然而,在歷經一個多世紀的屈辱和苦難後,中國人民的生活從未像今天這般美好。因此,美國的冷戰策略不會奏效。
拜登政府犯了一個戰略錯誤,他延續執行了唐納德•特朗普的對華政策。耐人尋味的是,拜登本人在2019年宣稱,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並沒有幫到美國工人。以下這些資料支援了拜登的判斷。2009年,中國零售商品市場規模為1.4萬億美元,而美國是4萬億美元。到2019年,在特朗普發起貿易戰的三年之後,中國的市場規模接近6萬億美元,比美國的5.5萬億美元市場還要大。
即使拜登政府希望改變對華政策,他也會受制於美國國內日益高漲的反華情緒。特朗普執政時的不明智做法依然未變:關閉中國駐休斯頓領事館、限制中國駐美記者的數量、結束在華“和平隊”專案與“富布賴特獎學金”計畫。
拜登政府的官員顯然很害怕被外界視為對華“軟弱”。然而,如果他們願意,他們可以拿出強有力的證據去支援推翻特朗普的政策。他們可以指出事實,特朗普政府實際上對中國政府很強硬,可有什麼用呢?
中國人民可以看到,他們的政府在應對新冠疫情危機期間很好地保護了他們。而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卻手足無措,致使50多萬美國人丟掉了性命。美國副總統彭斯和國務卿蓬佩奧辱駡中國,可他們這麼做只會鞏固中國政府的地位。同樣,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他們的政治家贏得了那場阿拉斯加公共辯論。而其他許多亞洲人也持同樣看法。
所有這些都表明拜登政府可以採取更明智的做法。應該像拜登早些時候宣稱的那樣,說出特朗普在中國問題上錯了。然後,應該按下暫停按鈕,中止這場美中地緣政治競賽,同時評估華盛頓是否能夠制定出更好的戰略去應對一個如此強大的競爭對手。
結束對華貿易戰將促進美國經濟增長,有助於拜登在2022年中期選舉中獲勝。如果拜登政府按下暫停按鈕,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會歡呼,尤其在新冠疫情仍在肆虐的當下。
譯自英國《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