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9年9月間,跟隨中華民國社區報刊發展協會理事長歐文名所率領的「澎湖縣社區基層建設訪問團」進行為期三天二夜的參訪活動。其間,與澎湖縣長賴峰偉等地方各級政府機關及舉辦社區基層民眾交流座談,讓我們這群在臺灣各縣市社區從事新聞工作者得以深入且深刻瞭解澎湖各項基層建設的具體成果。
聽說,澎湖群島美得有如上帝撒落人間的珍珠。造訪硓𥑮石的故鄉菊島,走讀澎湖古聚落之美,沁沐澎湖深厚的歷史風土人情。
16世紀之後,葡萄牙人來時,發現澎湖海域魚產豐富,島上住著許多漁民,給取了個童話般的名字-漁翁島(Pescadores)。
後來荷蘭人來了、鄭成功來了、法國人來了、日本人來了、然後中華民國~這和台灣同進同出啊!
有對澎湖的好奇,那年我未滿13,孤身單隨軍隊來到台灣的爸爸相認了一個弟弟,來自澎湖鐵線里的蔡壬扶,高瘦黝黑,我們家餐桌上鮮美的魚菜佳餚常是叔叔從澎湖帶來的。不知道多少年後,叔叔沒再回到台北。小時後少少的親戚,像吹過的肥皂泡沫球,隨著歲月風化,沒有原因的來,沒有理由的消失,小孩子不容多問的規矩,讓小小的腦袋學會只留片段不去探究。可澎湖我從小就知道,但從來不知道。就以自己的腳程、眼睛,與當地人擦肩對話,與計程車司機的探詢請教中開始認識在地的澎湖。
10多萬人口的澎湖,大大小小的島嶼共有90多座,其中19座有人居住。5鄉一市下屬63村34里。四面環海的澎湖,居民宗教信仰特別發達,澎湖居民對寺廟的建築相當重視,甚至不惜巨額興建,要求美侖美奐,以代表對神明的尊敬。有稱「南蜂炮、北天燈、東寒單及西乞龜」的中華元宵慶典,在每年五至十月份,澎湖望安島設立的綠蠵龜保育區,已十多年,成為保育海龜的重鎮,所以澎湖元宵乞龜成為重要地方文化祭。
追上夏季觀光旅遊盛季的尾巴,東北季風還不是很強的時候,輕裝便捷來到澎湖,大夥兒沿著海線嚐鮮,獨我時不時告缺遊走市井。
睡到自然醒是旅行中幸福的事,醒來在網路中找到當地知名的醫生,趿著拖鞋叫計程車轉兩條巷子看到醒目的招牌「何家庭醫師」,學著當地人和親切耐心的醫護聊著出發前身體的不適,旅行在外有可信賴的醫護是一份安心,跨歲60也就跨進關照身體的門檻,當代人要老得健康獨立為社會後代留一點餘裕。
搭計程車跟隊,從馬公市過中正橋就是白沙鄉,再過跨海大橋就到了西嶼鄉。
在西嶼大義公廟前有阿嬤的炒狗母魚鬆舖前,同時問價魚鬆的遊客,抬頭對看,竟是4年不見斷了音訊的天怡。天底下有一種緣份,是被老天拉在一起的。
認識一下澎湖群島的的家長,美國密蘇里管理博士學成歸國投入家鄉建設,在17年前40多歲就在澎湖治理縣政嚴厲出名的縣長賴峰偉。在澎湖出生成長,相伴澎湖漁火之美,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照之星辰互相煇映,努力的將澎湖推向美麗台灣著名八景之一。
退出政壇17年後臨危受命回到澎湖續任,年過60,仍不改當年追根究底,力主改革說到做到的風格,看著自己曾經耕耘打造的家園荒廢停滯,遂打出「終結亂象、重返榮耀」口號,誓言要讓澎湖人找回光榮感。他細數年輕時8年縣長任內的政績,包含推動青青草原計畫,美化環境;取締毒魚、電魚、炸魚,收購長達640公里的三層網;遷墓超過2萬5000座,解決濫葬問題;大力取締違規亂停現象,整頓交通。
17年後再回故居,已鬆散的市政這9個月來,必須在居民的共生觀念上重新教育,嚴重的衝擊在所難免,面對嚴重的責難,回鍋縣長堅持擇善不屈,一面積極提攜後進培養人才,孤獨之路卻是踏實的地域改革者返鄉的堅守。
除了取締迎合光觀旅客的燒烤空汙,重新到任九個月來開了5千多罰單,大刀破釜設立停車專區,改善市區違停現況,得罪許多人,繼續上山下海馬不停蹄,期以12支箭按部就班活化海洋,永續淨灘。
賴鋒偉說:上帝給澎湖最好的禮物是玄武岩和沙灘,大海就是孕育澎湖人的母親,天底下拿毒藥、炸藥、漁網傷害我們的海洋母親實在讓人心疼。
澎湖沒有加工廠,所以空氣特別的乾淨,之前許多加工品他們都寫是來自澎湖,後被食安局規定據實標註才改善。漁獲也多新鮮健美,海域乾淨沒有污染,澎湖人在台灣不太敢吃的海螺肉,在澎湖可以大口下肚了。行程短促無緣體驗更多海岸獨特的自然景致,去領受著名世界旅遊書刊─(Lonely Planet)評選推薦為非去不不可的神秘島嶼之一。但要特別廣宣的還有無人島上的水上活動及近年來新興的風帆船、衝浪活動,都是年輕族群的首選。
我在澎湖縣府和兩岸社區報的交流座談中建議永續辦理「我愛澎湖國際淨灘節」,結合表演藝術和文創市集及國際環保行動,而讓澎湖淨灘活動成為台灣13個海廢區的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