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鄉中社村87歲的葉成仁阿公是澎湖僅存少數的打草鞋師傅,最近他以「打草鞋」傳統漁業手工藝入選水保局「農村文化技藝調查保存紀錄」,體現澎湖善用自然資源的精神。
昔日許多澎湖人都會打草鞋,草鞋是早期澎湖人到潮間帶撿螺、挽海菜、巡石滬的工作鞋,可謂名符其實的「潮鞋」。但60年代後,塑膠鞋取代草鞋,草鞋編織手藝逐漸消失。
澎湖草鞋原料採用在地白茅草、蘆葦或舊布衣條,都是生活中容易取得的素材。透過葉成仁阿公熟稔的編織手法,草繩來回交疊,製成一雙雙草鞋,看似容易,實則費神勞力。
欣慰的是,澎湖草鞋技藝後繼有人,創立島編有潮事 的小女生洪瑀蓁將傳統草鞋加入「文青」元素,草鞋搖身成為流行鞋款。
「打草鞋」入選農村文化技藝保存徵件,將此項工法工序詳細記錄,有助傳遞澎湖草鞋與海共生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