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江湖兄弟的規章制度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江湖只是一個概念,但是,對規矩更為嚴苛,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得欺師滅祖,此為第一大罪。若背叛師門,則為人所不齒,從此,也基本告別了江湖。規矩的約束,才讓這些江湖人員更有形式規章制度。

  那麼,近現代真正存在過的江湖幫派又是怎麼對待背叛師門的叛徒呢?

  洪門是現代史上較大的幫派,也稱為天地會、三合會,而青幫的時間就晚一些,由於曾經控制運河漕運,也曾被稱作漕幫。因其所處時間和歷史背景不同,規矩也略有不同。在組織形式上青幫為縱向形式,更加注重的是師徒傳承,洪門則橫向發展,更為看重的是兄弟情義。

  因此,民間有言道:“青幫一條線,洪門一大片。”青幫組織形式是師徒制度,但是,每個徒弟只能跟一個師傅,單線發展,並且,即使師父去世也不能另投他人。

  因此,青幫雖然有“家法十條”,其中,放在第一條的就是不可以欺師滅祖。其強調的就是對自己師父和師門絕對的敬重,就像只要當過一天的師父,一輩子都要像敬重自己的父親一樣的尊敬。這條規矩主要的目的是維護幫會內部上下等級不一樣的情況下保持絕對的威嚴以及師父的絕對權威和話語權。

  最終,師傅的說一不二,上令下效的使得組織更加有江湖地位。

  “十禁”是專門為了約束師徒關係所建立的規定,有詩是這麼說的:師生的情誼就像山一樣,不能換來換去,就好像古代的忠臣,怎麼會有兩個主人呢。這正是青幫所說的師徒規矩,一徒只能有一個師父,所以,弟子在選擇拜師人選之前,要先將自己要跟的師傅打探清楚後,一旦確定,不得更改。

  洪門因為所處時間和歷史背景不同青幫,所以,洪門的規矩與青幫有所不同。明末清初洪門起源於“漢留”,經由南明東寧總制使陳近南先生發展,進而轉化為洪門。那時候,就不再強調上下等級制度,更為看重的是團結的力量。弟子都以兄弟相稱,制定幫規的重點在於維護洪門幫內的兄弟情義。
與青幫的“十禁”相似,洪門有“三十六誓”,其中大部分強調對兄弟和幫會的忠誠,不得出賣兄弟,不能背叛幫會。由於,洪門獨特的非師徒傳承關係的組織形式,沒有師當然也就稱不上 “欺師”。但是,與之相似的是,洪門在精神觀念上,敬畏天地。

  洪門因為所處時間和歷史背景不同青幫,所以,洪門的規矩與青幫有所不同。明末清初洪門起源於“漢留”,經由南明東寧總制使陳近南先生發展,進而轉化為洪門。那時候,就不再強調上下等級制度,更為看重的是團結的力量。弟子都以兄弟相稱,制定幫規的重點在於維護洪門幫內的兄弟情義。
與青幫的“十禁”相似,洪門有“三十六誓”,其中大部分強調對兄弟和幫會的忠誠,不得出賣兄弟,不能背叛幫會。由於,洪門獨特的非師徒傳承關係的組織形式,沒有師當然也就稱不上 “欺師”。但是,與之相似的是,洪門在精神觀念上,敬畏天地。

洪門重兄弟情義,更重家國情懷。

  從辛亥革命,到共產黨武裝起義,再到抗日戰爭,為國為民,出錢出力,犧牲的勇士更是數不勝數。洪門大佬司徒美堂是愛國華僑領袖,曾為抗戰捐款捐物,也是世界洪門昆仲景仰的洪門元老。並且,在建國之時上了天安門,站在毛主席旁,1955年葬入八寶山。

  1925年10月10日,洪門致公堂轉型為中國致公黨。至今洪門仍以實現“中國夢”為目標,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資料來源/全球洪門聯盟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