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有不少人想躺平?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

  當沒人管你的時候,只能靠自己;選擇不選擇躺平都埋怨不了別人,總歸不能連你自己也埋怨了。然而,有別人管你的時候(清零),你就可能有了發泄的對象。這時候,躺不躺平,你都有可能去埋怨那個管你的人了。 ——作者按

  我在英國做中英和中歐外交政策,現在居住在英國紐卡斯爾。有不少人想躺平,那麽我就給想要躺平的人,看一看已經躺平的英國的成績。

  其實,英國老百姓沒人管,也沒得選,人口6700萬。2015-2019年,也就是疫情前的5年,全英平均每年死59萬人。然而,2020年是68萬,2021年是69萬。疫情一來,英國每年多死了15%(插一句美國這兩年相比疫情前5年平均值每年多死了19%)。而且,光2021年,全英就至少有4萬非新冠患者,因爲疫情擠兌醫療資源,無法得到治療而死亡。(提醒台灣人不要相信疫情中心公布的死亡數字)

  在過去2年裏,英國官方至少修改了5次統計標准。即使按現行標准,新冠死亡人數也超過了17萬。假如,以死亡證明上標注了新冠爲致死原因之一的標准來統計的話,全英因新冠感染而死的數字會超過22萬。

  然而,無論是死了這麽多,還是多死這麽多,英國人,黑不提,白不提,心裏明鏡一樣,但是就是誰也不說出來,睜一眼閉一眼,也就糊弄過去了。(是不是和台灣很像)

  在英國,有一種文化,就是,不認識的人可以死,死多少無所謂,反正自己不能死,最好家裏老人小孩也別出大事。

  英國公共醫療免費,但是得提前預約。今年2-3月份,這波奧密克戎一來,全英超過70%的診療預約被推遲。全英現存200萬左右長期等待的診療預約,有超過40萬個預約的等待時間將超過2年,有超過2萬個預約要等7年以上。

  沒人管,也就沒得抱怨,死的人再多,等的時間再長,無論是地方,還是中央,全英沒有一個當官的丟烏紗帽。舉個例子,首相這邊說著限制人員聚集,那邊自己在觀邸開著百人聚會。瞞了一年多,瞞不住了,議會上道個歉,罰款千百來英鎊,這事就又過去了。(愛唱歌喝酒的陳時鐘笑了)

  在英國,沒人管你,沒有人對你負責,你死不死不關白金漢宮的事,也不關唐寧街的事,更不關威斯敏斯特的事。自求多福。

  另外說一句,有人說年齡大的,體質弱的,該死的死完了就不會再死了。可是,已經連續死了兩年了,上周的英國,奧密克戎又帶走了1600多位,包括很多兒童。

說完了死亡,說說生計。

  很多人認爲,躺平了,不管了,放開了,經濟就會自己運轉起來。先說些具體的,我在紐卡斯爾,自去年9月份到現在的半年多的時間裏,紐卡斯爾和桑德蘭地區的港口因爲持續的感染而不得不面臨大量的工人因感染而缺崗,最多的時候缺崗率高達65%,而且持續了一個多月。全英大卡車司機因爲感染缺工高達總量的1/3左右,持續了3個多月了。全英的超市零售終端在缺工率20%的情況下,也已經持續4個月了。進口、運輸、終端銷售都缺工,怎麽可能就自己就會運轉起來呢!

  還有很多人認爲,躺平了,不管了,放開了,就能踏實上班養家糊口了。在已經躺平了兩年的英國,目前有2950萬余個工作崗位。但是,僅在4月3日截止的那一周之中,就至少有300萬就業人口因新冠感染或家人感染而請病假。然而,他們到底是老老實在家隔離養病,還是出去逍遙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現在的英國,已經不再強制居家隔離了。然而,根據英國衛生部門統計,即使在強制居家隔離時期,只有不到7成的感染者遵守隔離令。持續兩年感染的英國,不算其他的疾病導致的病假,僅新冠感染,就在一周之中令全英超過10%的就業人口歇班回家。不能上班,誰給妳錢!

  說完了具體的,說些宏觀的。躺平的英國印了這麽多的錢,補助了這麽多的錢,免了這麽多的稅,然而2020年全英新增資不抵債的個人爲111424人,新增破産企業爲12557家;2021年,新增資不抵債個人爲110022人,新增破産企業14048家。說實話,這兩年的數據比之前5年平均值略低,但是補助了這麽多錢,免了這麽多稅,該資不抵債的還是資不抵債,該破産的依舊得破産。爲啥呢?是躺平了,是不管了,可是人還是病了!持續兩年的大量的因感染缺工,再好的企業也扛不下去。生病了,沒人能幹活,照樣白搭!

  再說個可能出乎大家意料的,疫情前英國貧困率不低于24%,現在已經超過27%。更詳細地說,躺平著的擁有6700萬人口的英國,目前有1800萬人在領取著低保和各種救濟。

  說完英國,說個中英對比,好讓你有直觀感受。不計民間借貸,單就全國銀行金融機構的對個人的貸款而言,中國今年將會有22萬人面臨無法按時償還的債務風險。22萬人這個數字相當于英國兩年的資不抵債的個人的數字的總和。可是你要知道,中國人口是英國人口的23倍。

  如果你還不死心,還想想躺平的話,我給你再提供一組對比數據。美國2020年實際GDP增長-3.5%,2021年增長5.7%,但是通脹7.5%;英國2020年實際GDP增長-9.5%,2021年增長7.3%,通脹比美國好些,是5.5%;中國呢?中國2020年實際GDP增長2.3%,2021年是8.1%,但通脹只有0.9%。說到這裏了,是好是壞,孰優孰劣,大家心裏多少應該有點數了。

  我知道,我知道,你可能說實際GDP計算中考慮的通脹因素。但我要告訴你,實際GDP考慮的是價格因素,而通脹考慮的是貨幣價值因素。價格漲了,實際GDP可以去除價格上漲因素;然而當貨幣貶值了,漲價再多,你手裏的錢也是不值錢的了。

  我知道,我知道,你還想質疑我的數據可靠性,特別是中國的統計結果。之前就有人跟我說,統計的人又當考生又當考官,統計結果說多少是多少。怎麽說呢,如果不信我們自己的統計數據,你可以去查聯合國的數據,你可以去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當然你願意,你也可以去查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世界各國年鑒》中的數據。另外說一句,我早給你查好了,就是我上面說的那組數據。

  總之,說了這麽多,希望想躺平的諸位,在躺平之前一定要好好想想。想想生的問題,也想想死的問題。想好了,想清楚了,再做決定。當你埋怨管你的人總是拍腦門子做決定的時候,也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在拍腦門子。

  如果方便的話,麻煩大家用微信或LINE轉發一下,希望可以讓更多的國內老百姓通過中英比較視角來了解躺平的危害,鏈接在後面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DE0MDg5MA==&mid=2247483807&idx=1&sn=5be580830a3cd168b97ef055e4fa0348&chksm=9680f0aaa1f779bcdbff37cd35ad5ac3285d79aa4f4ec6068f96eadd2cd50793f2538f433576&token=609265838&lang=zh_CN#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