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司法在民進黨的控制下,人民無處可告官慘況,讓我想起龍應台當年的一篇文章:台灣不用民告官。龍應台當年寫的這篇文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想在大陸人的˙面前秀民主自由的優越感,鮮美甘醇,但在[我不在乎大國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嚴]的龍應台 ,平行時空外過日子,除了[反戰不反美,反共不反資],其它的她什麽也不是!
不過也不必太罵龍應台,連過世的余英時大院士也不過停留在八九年六四的過去時空[反共不反中],到老了也還看不清西方政經文化的墮落性,還能怎麽說這批人呢?
*台灣不用民告官
台灣人已經習慣生活在一個民主體制裡。民主體制落實在柴米油鹽的生活中,是這個意思:他的政府大樓,是開放的,門口沒有衛兵檢查他的證件。他進出政府大樓,猶如進出一個購物商場。他去辦一個手續,申請一個文件,蓋幾個章,一路上通行無阻。拿了號碼就等,不會有人插隊。輪到他時,公務員不會給他臉色看或刁難他。辦好了事情,他還可以在政府大樓裡逛一下書店,喝一杯咖啡。咖啡和點心由智障的青年端來,政府規定每一個機關要聘足某一個比例的身心殘障者。坐在中庭喝咖啡時,可能剛好看見市長走過,他可以奔過去,當場要一個簽名。
如果他在市政府辦事等得太久,或者公務員態度不好,四年後,他可能會把選票投給另一個市長候選人。
他要出國遊玩或進修,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不需要經過政府或機關單位的層層批准,他要出版一本書,沒有人要做事先的審查,寫作完成後直接進印刷廠,一個月就可以上市。他要找某些信息,網絡和書店,圖書館和各級檔案室,隨他去找。圖書館裡的書籍和資料,不需要經過任何特殊關係,都可以藉用。政府的每個單位的年度預算,公開在網上,讓他查詢。預算中,大至百億元的工程,小至計算機的台數,都一覽無餘。如果他堅持,他可以找到民意代表,請民意代表調查某一個機關某一筆錢每一毛錢的流動去向。如果發現錢的使用和預算所列不符合,官員會被處分。
他習慣看到官員在離職後三個月內搬離官邸或宿舍,撤去所有的秘書和汽車,取消所有的福利和特權。他習慣看到官員因為政策錯誤而被彈劾或鞠躬下台。他習慣讀到報紙言論版對政府的抨擊、對領導人的詰問,對違法事件的揭露和追踪。他習慣表達對政治人物的取笑和鄙視。
如果他是個大學教師,他習慣於校長和系主任都是教授們選舉產生,而不是和“上級長官”有什麼特別關係;有特別關係的反而可能落選。他習慣於開會,所有的決策都透過教授會議討論和辯論而做出。有時候,他甚至厭煩這民主的實踐,因為參與公共事務佔據太多的時間。
他不怕警察,因為有法律保障了他的權利。他敢買房子,因為私有財產受憲法規範。他需要病床,可以不經過賄賂。他發言批評,可以不擔心被報復。他的兒女參加考試,落榜了他不怨天尤人,因為他不必懷疑考試的舞弊或不公。捐血或捐錢,他可以捐或不捐,沒有人給他配額規定。
他按時繳稅,稅金被拿去救濟貧童或孤苦老人,他不反對。他習慣生活在一個財富分配相對平均的社會裡;走在街上看不見赤貧的乞丐,也很少看見頂級奢華的轎車。他習慣有很多很多的民間慈善組織,在災難發生的時候,大批義工出動,大批物資聚集,在政府到來之前,已經在苦痛的現場工作。
*網友的反映
龍應台會講出那些,代表他如果不是虛偽,那就是根本沒有社會閱歷。他說的民意代表(立委、市議員),現實生活中的台灣,如果你沒有後臺,沒有親戚朋友認識民意代表,你是找不到民意代表幫忙的。
民意代表在議會、立法院更多的時候是代表財團利益杯葛議案或是藉由質詢刁難依法行政的公務員。台灣的公務人員尤其是警察,在有油水的地方,幾乎沒有不貪污罪的。台北萬華分局、松山分局這些警察機關,就被抓過好幾次。
另外政府的公開資訊,你確實可以查到預算的項目名稱,但是實際用途很多都流向很黑暗的地方。政府的公開標案也是,「圍標」在台灣已經形成一種文化,沒有後臺,沒有利益輸送,你永遠不可能得標。這些,才是真實的台灣,而且不分藍綠。這是每個成年人都知道的常識。也是我們口中的「社會閱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