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老祖宗的規矩,你知多少?

*有畫說藝

 手不扶碗窮一世,彎腰抖腿楣一生;古代有很多俗語聽上去都比較土,但是細細品味,卻蘊藏著老祖宗不少的智慧。比如「手不扶碗窮一世,彎腰抖腿楣一生」這句話,就抓住了中國人怕窮怕倒楣的心理,從而讓後人得到啟示和教育……

"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opener" class="oajrlxb2 g5ia77u1 qu0x051f esr5mh6w e9989ue4 r7d6kgcz rq0escxv nhd2j8a9 nc684nl6 p7hjln8o kvgmc6g5 cxmmr5t8 oygrvhab hcukyx3x jb3vyjys rz4wbd8a qt6c0cv9 a8nywdso i1ao9s8h esuyzwwr f1sip0of lzcic4wl gmql0nx0 gpro0wi8 datstx6m k4urcfbm" tabindex="0" role="link">
俗語:手不扶碗窮一世,彎腰抖腿楣一生,老祖宗的規矩,你知多少

*網民眉批

 鄭珮柔/以前長輩都這樣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餐桌禮儀要注重細節,以口就碗,失了禮儀。吃飯要端碗吃。坐有坐相,男抖窮,女抖賤,失去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管在哪裡都有規矩,遵守規矩,才是王道。

 藍嶺/世至今日,鄉里中的長輩們,仍然會和藹地提醒孩子們「坐得正,得人疼」——對女孩子,尤其會格外要求。女孩日後作為人婦,必然會直接影響到未來夫家的家風與家教,因此格外重視。重視禮教,是我國傳統教育的重要環節。人,有定分、定儀;物,有定位、定用。對儀式感的產生,不可或缺。其中心在「敬」——本於尊重而發的體貼。也就是在特定的場合中,讓應該出現的事物出現,並讓不該出現的事物不要出現,以避免對自己與他人,造成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情緒等,感受上的污染。其目標在「得體」——恰到好處,恰如其分。儀表端正,應對得體——也就是我們印象中所謂「有教養」的人,自然能夠獲得他人的尊敬與重視。有識者宜自勉。

 Gary K Liou/我在台灣的鄉下成長,長輩皆會教導些如何生活与規矩。這些傳統文化大都來自古代的經典作品,如三字經等。很可惜,這些傳統的生活教育已慢慢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