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左翼的觀點,論到日本的固化利益或既得利益者,就是帝國主義的買辦與代理人_日本資本寡頭與日本的政治派閥。
說白了,日本如果不能擺脫掉被美國帝國主義套在脖子上的枷鎖,還自甘作美國的小弟,日本不但無法成為正常國家,日本人民也永遠無法逃離被美帝國主義剝削的命運!
日本和美國簽訂了《日美安保條約》,根據該條約,美國在日本現駐有4.7萬名士兵,有多個軍事基地。從此,日本成爲了美國的奴隸。日本已經成爲美國地道的奴僕,評論家一般認爲美日關系是主僕關系,美國是主人,日本是僕人。但最近一年發生的事情表明,日本更像是美國的應聲蟲。
日本的重新加速右傾對其內部發展及政策會出現十分危險的發展,安倍把自己送上了不歸路,修憲強軍走軍國主義道路,對亞洲國家是一個安全威脅,周邊國家會加速防範。這必然對日本經濟毫無益處,甚至會打擊日本經濟。
事實上修憲議程本身在日本國內就存在巨大爭議,作為右翼代表,安倍最近幾年一直在帶頭鼓譟推動日本修改和平憲法、擴軍備戰、介入台海甚至跟美國加強聯動遏制中國等等。日本社會仍有很多人對此持反對意見,日本共產黨委員長志位和夫就「堅決反對」修憲,批評自民黨圍繞防衛費的競選承諾將把日本「變成給他國帶來威脅的軍事大國」。
另外,相比修憲,日本選民最關心的是經濟、就業、勞動政策、消費稅、物價上漲等貼近國民生活的議題。此次安倍遇襲事件,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自上世紀90年代日本被美國爸爸教訓以來,日本經濟基本就處於停滯不前。日本經濟如今不是「失去的20年」了,而是整個整個經濟基礎的打擊,貨幣暴貶,今年已經跌去了25%,而挽救不回貿易疲軟。日本的現實是非常殘酷的:不加息,是慢慢「死」,加息,是快點「死」。而引以為傲的日本製造也不再受到世界的熱捧,甚至產業結構陷結構性困境。
安倍三隻箭的政策失敗就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日本經濟原本就長期積弱不振,日本央行認為「拉高通膨和日圓貶值」是讓經濟振衰起敝之道。只是事與願違,縱使利率持續壓在谷底,推出一波接一波的財政刺激,通縮陰霾揮之不去,通膨率始終達不到目標。日本民眾工資成長停滯,物價勁揚,生活依然「貧血」。如此,只能令日本社會的分裂加速,左右翼的對抗會更加明朗化。當社會積怨持續,社會暴力事件就會成為發洩的方法。
當一「強」和一「弱」相互交錯的時候,政治和社會就會撕裂嚴重,這不能不引發一部分人強烈不滿。也就是說,安倍刺殺事件是一個引子,日本政壇和社會將進行一個激烈的鬥爭階段。原本日本社會就非常激進,右傾、保守,引導不好,極端思維極端行事會愈演愈烈,日本社會混亂將從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