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音/世界最高的媽祖銅像在澎湖誕生

幾年前,我曾經到湄洲島參觀媽祖的出生地,即使每年有成千上萬的遊客登島參訪,湄洲島在很多地方仍保有漁村純樸的樣貌。湄洲島與澎湖相距約170公里,兩地在尚未發展觀光前,主要以漁業維生。湄洲島是媽祖信仰的起源地,澎湖則是媽祖信仰傳遞台灣的中繼站。
遙想澎湖先人當年帶著媽祖香火渡海,坐在搖搖晃晃的船上,航行在茫茫大海,媽祖無疑是澎湖祖先面對不可測的航程最安定的依靠,也是迎接人生挑戰的最大動力。
眾所皆知,澎湖天后宮是台灣最早的媽祖廟,證明400多年前先民渡海開拓的足跡,先澎湖、後台灣。馬公舊稱「媽宮」,源於「媽祖宮」的簡稱,亦顯示澎湖與媽祖有深厚的淵源。
媽祖更是兩岸和平的交集。在我曾祖父輩,澎湖與泉州經常有船班往返,後來因為台海對峙,兩地斷絕往來。直到2002年,我克服萬難,安排澎湖天后宮經海路至泉州會香,這場「宗教直航」連接澎閩中斷53年的航線,更創下台灣縣市長率團與大陸「宗教直航」首例,開啟兩岸和平契機。2019年,我第三度當選縣長,啟動第2次「宗教直航」至泉州天后宮進香。
基於媽祖是澎湖人重要的心靈寄託,以及龐大的觀光潛力,2012年王乾發前縣長任內興建大倉媽祖,至王前縣長2014年底卸任,已完成基座及銅像鑄造,然而陳光復上任後才83天,在未經議會同意下,粗暴的宣布停建,導致已投入3億元經費的工程轉眼化為烏有,大倉島更淪為斷壁殘垣。
此外,當時媽祖銅像已鑄妥,銅像只能在彰化的鑄造廠倉庫原處存放,每年縣府必須支付百餘萬租金,一放8年,縣府總共付了8百多萬元租金。
2019年9月,我及劉陳昭玲議長、多位議員到彰化考察存放在倉庫的媽祖銅像,在現場看到媽祖銅像頭身分離、四分五裂,此情此景,叫澎湖人情何以堪?因此,府會齊心決定要將媽祖接回澎湖。
在議會建議下,縣府進行二次公開的全縣民調重新選址,最後擇定馬公市重光開發區為最終場址,並經議會同意全案在原核定經費範圍,動支剩餘預算2.5億元興建「澎湖媽祖觀光文化園區」,分兩年各編列1億、1.5億,約佔縣府年度預算1%,既不會造成財政影響,又可彌補陳光復造成的巨額虧損,並且永續創造觀光效益。
今天第一期工程開幕,接續還有二期園區、三期周邊廣場,全區將整合周邊馬公市老街、篤行十村、金龜頭砲臺、觀音亭遊憩園區,並延伸至草蓆尾公園、重光里,成為觀光客造訪澎湖必遊景點。
媽祖全球信徒約有2.5億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9年將媽祖信仰文化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號召國際社會共同保護。因此,縣府設置「澎湖媽祖觀光文化園區」,不僅展現澎湖的歷史地位、文化內涵,更可保存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
今後,透過「澎湖媽祖觀光文化園區」,世界將更認識澎湖。透過澎湖,世人將看到更豐富的媽祖文化,澎湖將成為最閃耀的海上明珠。
#感謝工務處暨縣府團隊盡心盡力完成任務
#感謝劉陳昭玲議長、陳雙全副議長暨全體議員支持
#感謝王乾發前縣長擘劃媽祖觀光文化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