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啟示錄
*影片內容
台灣在這一場對抗新冠肺炎的戰爭當中,我們讓全世界到了台灣的防疫成績,當全世界的經濟活動,都因此受到重創的時候,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還能為持正成長,台北股市還一度衝上了一萬六千點的歷史新高,就算是從來不碰股票的人,也一定知道股民現在都在瘋搶台積電,應該說全世界都在瘋搶台積電的晶片,這當然是台灣人的驕傲!在今天的節目當中,要告訴你張忠謀和台積電的故事。而張忠謀曾經說過「假如沒有台積電的話,智慧型手機不會這麼早出現」是台積電改變在這地球上幾十億人的生活方式,而當年如果沒有沒有孫運璿,沒有李國鼎邀請,張忠謀也不會來到台灣,當然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台積電了!而事實上張忠謀在54歲之前,是從來沒有到過台灣的,1931年出生在浙江,他在美國哈佛完成了大學學業,在麻省理工學院念到碩士,在史丹佛大學拿到博士學位,進入職場之後張忠謀也一路爬升。在41歲那年他已經是德儀內部第三號人物,而他也是華人在美國職位最高的專業經理人!這樣的一個外商主管,為什麼會願意放下光環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台灣創立這一家公司?剛開始完全不被看好的台積電,這背後有一段行政院長孫運璿三顧茅廬的故事。
當年張忠謀在美國德儀工作,已經是第三號人物,後來在通用儀器也做到了CEO,不管在哪家大企業都是大人物,他都可以跟他們平起平坐、備受尊敬可是當他來到台灣,當他創立台積電,有人對他態度改變了,因為張忠謀他已經不是一個世界級公司的主管了,他只是一個想要在落後地區開公司的人,所以當張忠謀決定來到台灣就下定了決心,他給字的使命就是「我要創立一個世界級的企業,否則我何必走這一遭呢?」為了達成這麼目標,張忠謀放下過去的光環和身段,他親自寫了十幾封信給美日大廠,邀約他們來投資,結果都吃了閉門羹,好不容易有一家飛利浦願意投資,但客戶呢?當年哪有什麼晶圓代工的概念?這是張忠謀自己想出來的商業模式,但是人家自己做得好好地,憑什麼要把晶圓這塊拉出來單獨給你做呢?萬一你把技術洩漏出去怎麼辦呢?張忠謀究竟要如何消除客戶的疑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