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海洋保育與海洋生態研究已經超過 50 年。越了解海洋後,我就越對它深感敬畏,比起浩瀚星空,人類對於海洋的了解其實更少。這也是為什麼「海洋永續和保育」是艱鉅挑戰,需要更多人的力量一起推行。
45 年前在臺大海研所時,跑遍臺灣各地海域進行水肺潛水調查。我驚覺海洋生態正快速劣化,因此決定開始建立長期的海洋生態資料庫,並展開宣導海洋保育的使命,盡可能將海洋的真相告訴大家,透過建置生態多樣性的資料庫,逐步拼湊令人嚮往的海洋記憶,希望有更多人能用行動來阻止海洋生態的劣化和消失。
海洋存亡關係到整體環境與生態多樣性,現階段海洋保護區面積過小、缺乏有效的監管,導致保育成效難以彰顯。再加上污染、入侵種、氣候變遷的影響,以及欠缺與漁民的溝通,都是保護海洋遇到的各種難題。我們需要用科學、理性的方式倡導海洋保育,同時以更具效力的管理方式,讓「海洋保護區」能夠發揮真正的功效。
我知道綠色和平一直為海洋生態發聲,並以不同於物種保育的棲地保護的角度,積極推動《海洋保育法》2制定,並要求擴大設置臺灣 30% 海洋保護區3。我在臺灣提倡海洋保護區至少有 25 年的時間,深刻明白其中的艱辛與困難,所以我也站出來與綠色和平一同合作,希望將個人力量發揮到最大。
我對海洋保育的堅持,源自五十年來的海洋研究。我知道此刻不行動,海洋生態將陷入難以挽救的危機,而後代子孫將無法吃到野生的魚類、沒有潛水樂趣、看不到美麗的珊瑚礁魚類,也不再會有海洋生物作為研究的材料。
臺灣的海洋得天獨厚,擁有比其他國家多上 30 倍的生物種類!我們需要更積極照顧我們的海洋,向各國成功案例取經學習、並修正管理與保育方式。我想以一個學者的角色,邀請大家一起守護我們的大海,讓未來的孩子,也能看見海洋真正豐盛燦爛的樣貌!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前中心代主任及執行長 邵廣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