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將成為農業撒錢部!

  這幾年 #農委會 經常性的新聞就是 #農漁產品滯銷,政府大補貼的對策。中國大陸原本是最大外銷農產品出口市場,現在已經掉到第4,整體農漁產品外銷大幅衰退,農委會將之歸咎於通膨升息的影響,農委會竟然不覺任何需要究己之處。

可能是 1 人和文字的圖像

  6月份台東縣長饒慶鈴出席海峽論壇,呼籲能重啟台東鳳梨釋迦輸入大陸,獲得積極回應,讓台東鳳梨釋迦可以恢復輸陸,陳吉仲批評中方政治操作,說台東縣這樣是自貶國格。7月17日南投縣長 許淑華參加兩湖論壇,很開心為南投滯銷的茶葉簽訂上萬噸MOU訂單,總計10.25億元。

  目前兩岸官方溝通的管道斷絕,以至於過去「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台停止運作,每次農產品禁止輸陸,被犧牲的就是農民,唯一的解方就是透過這些地方首長親力親為、自力救濟,藉著參加論壇的機會和平溝通交流,為農民打開一條生路。

  農委會最大的本事就是拿政府的錢大肆補貼,鳳梨不能銷大陸,農委會鼓勵大量外銷,不惜賤價出售,鳳梨種植成本1公斤9元,農委會補助外銷海運1公斤12元,空運1公斤105元,外銷原本希望賺錢,變成賣愈多台灣虧愈多,只是為了證明沒有大陸市場,鳳梨還是賣得出去。結果不顧產品良莠不齊,價格自相殘殺,為了讓數字達標政治目的,錢沒有花在刀口上,沒有扎實的做研發、產銷、管理、市調、檢疫等基本功。

  農委會的補貼罄竹難書,例如,大手筆的補貼進口雞蛋因應國內缺蛋、幾年休耕補助因應缺水甚至創20年新高的補助金、針對國內庫存豬肉不足補助業者增加進口豬肉的誘因…難怪 #審計部都糾正過農委會的大撒幣。

  農委會馬上要掛牌升格 #農業部,會擁有更多的資源,過去幾年農委會的政策荒腔走板,未來只會目睹用更多的民脂民膏繼續大撒幣來因應外銷大幅衰退以及日益嚴峻的兩岸關係,除非#政黨輪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