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日本核污水排海有哪些嚴重後果?

*李永樂老師

*網民眉批

  @Sailo-hd5si/我個人是覺得李老師應該更集中講解核廢水和核污水的成份構成差異。或者說像銫和鍶這些危害性大的放射性物質的過濾問題。

  @oscarshaw4110/一直有人問的一個技術問題:鈾-238原來有92個電子,衰變為釷-234後外圍的92個電子去哪裡了?事實上,鈾衰變為釷這個核反應的過程中,鈾的質量數減小,外圍的電子並沒有真正“消失”鈾-238發生α衰變,會射出一個α粒子(氦-4原子核),同時生成釷-234。在這個過程中,鈾原子核的質量數從238變為234(釷的質量數)。質量數的變化是原子核內質子和中子的數量變化導致的。鈾的原子序數92(表示鈾有92個電子)並沒有變,所以釷也有92個電子。鈾變為釷時,α粒子帶走了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但是所有92個外層電子都保留在新生成的釷原子裡面。所以外圍的電子並沒有消失,只是跟著新的釷原子核一起存在。整個過程符合物質守恆定律。簡而言之,鈾衰變為釷時,外圍電子數不變,只有核內質子和中子數量減少,從而使整個原子的質量數減小。衰變生成的釷-234原子仍然是放射性的,它會繼續進行衰變,釋放出輻射並生成其他元素。釷-234的半衰期約為24天,它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繼續衰變:β衰變:釷-234會發生β−衰變,轉變成原子序數增加1的鈈-234,同時釋放出一個電子和一個反電子中微子。在這個衰變過程中,原子核內一箇中子會轉變成一個質子,核電荷數增加,但質量數不變。α衰變:社-234也會發生α衰變,射出一個α粒子(氦原子核),生成鈾-230。這個過程中,質量數會減少4(氦核的質量數),原子核電荷數不變。鈈-234和鈾-230也都是放射性核素,會繼續衰變,直到變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同位素。整個衰變鏈條十分複雜。所以綜上所述,鈾衰變形成的釷原子核仍不穩定,會繼續進行射線衰變,直到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同位素。這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核衰變過程。只是李老師講的時候將過程簡化了,為了讓我們理解。

  @leederyu/當科學遇上政治,就會變成有理說不清,大家只願相信自己喜歡的答案。

  @Litsuken_kuu/我有個問題,老師說: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但是劑量取學於兩個因素,濃度和總量,雖然經過稀釋,和汙水的濃度可能暫時不高,但由於總量有130多萬噸,排放時間長達30年。假設日本的過濾,真的如他聲稱的只剩氚,那只考慮氚,氚的半衰期12.43年,以30年排放130萬噸的核處理水,核處理水每公升1500貝克,30年的時間約為2.41個半衰期,也就是30年後放射性物質會剩下0.19倍,海中大概每公升有多少貝克?這樣的劑量是高還是低?另外的問題,老師說:核廢水是核電站中的外循環水,不與核燃料直接接觸,放射性非常微弱,這樣的核廢水經過處理,是可以排放到大海當中的,可是福島核事故出現了堆芯熔毀,核燃料內循環水還有雨水、地下水混到一塊,形成強烈放射性的核汙水。那問題是,浙江秦山第三核電廠約143兆貝克、廣東陽江核電廠約122兆貝克、寧德核電廠約111兆貝克、紅沿河核電廠約107兆貝克。福島第一核電廠每年排入海中的廢水,其輻射含量上限總計是22兆貝克。雖然浙江秦山第三核電廠、廣東陽江核電廠、寧德核電廠的核廢水不與核燃料直接接觸,而福島的是與核燃料接觸的核廢水,但就放射劑量單位貝克來看,福島的劑量是相對較低的,這樣福島的核廢水仍然比較危險嗎?這些東西好複雜,老師可以另外說明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