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美之間的矛盾深化。最終以發動戰爭來覆蓋矛盾。那麼,美國可能會實施“四步”戰略計劃。
第一步,美國由外到內開始島鏈計劃,目的是在海洋上構造對中國的海洋包圍。美國首先要保護本土安全。在落基山脈西部署防禦鏈,這也是我們常說的第三島鏈。
按照美國思維,不管這場戰爭結局如何,中國一定不能贏。要想做到這一點,美國不得不防備中國東風飛彈。因此,在海洋戰略中,美國先保護自己,然後才能向西太平洋伸手。
海洋包圍圈,主要消耗中國資源。限制中國,從海洋路線進口能源。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菲律賓屬於美國海上盟友。這些國家,將是中美戰爭中的美軍基地。一旦海洋勢力形成。中國很難伸展拳腳,戰爭將在中國大陸發生。這是我們不願看到的。
第二步,美國先進武器登場,以最快速度對台灣進行打擊,在最短時間內得到臺灣。美國人很愛惜生命。在嚴酷的戰爭面前,美國需要一個穩定安全的駐紮地。台灣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和優越的地理位置,美國人不會放棄臺灣這個香餑餑。兵貴神速。美國要想快速拿下臺灣,必須出動昂貴的戰爭武器。
我們目前能想到的武器有,幽靈戰機,槍騎兵戰機,還有面臨退役的女武神戰機。這些昂貴武器,都是空軍力量。考慮任務完成度和安全性要求。我們簡單判斷,空軍力量是美國對台灣動手的最優手段。
當然,美國不會在這場「登島戰役」中拿出所有裝備。美國一定會有所保留。前兩步完成後,美國將會和其他盟友聯繫,進行軍隊組合,建立一支進攻中國的“聯合軍隊”。
這時候,才是中美戰爭的開始。這些美國及其盟友組成的軍隊,將利用美國運輸機到達中國大陸。
為了徹底打贏中國。美國會在第三步戰略中,拿出所有先進武器。以美國為首的聯合軍隊,將在強大火力的掩護下,順利構造防線。最終試圖挫敗中國軍事力量。任務完成後,美國將實施第四步戰略——顛覆敵人,樹立自己的代理人。
從軍事角度講,打敗一個國家並不意味著征服一個國家。要想征服中國,美國必然要花費更多的人力財力。美國要想完成最終目標,最簡單最高效的手段就是樹立國家代理人。
這是美國一貫實行的老手法,就一句話——屢試不爽。美國軍事武器強大,西方盟友眾多。我們真正害怕的是,美國同時進行這四步行動。比如在第一步中派出一部分兵力去擾亂臺灣。當海洋封鎖線完成後,美軍及其盟友就可以很自然的進入臺灣。
回顧俄羅斯,在戰爭中的表現。我們應當吸取教訓,不能把全部兵力放到前線。每當俄羅斯,將要取得戰爭勝利時,俄羅斯的後方大本營就會出現小問題。俄羅斯不得不,把精力轉移到大本營。此時烏克蘭得到西方援助,待滿血復活後,繼續和俄羅斯較量。
美國不想在中美戰爭中,和中國交涉。哪怕多花點錢,多派出點兵力,長痛不如短痛,也要快速解決戰鬥。
否定之否定,在矛盾中尋覓破敵之法;美國在戰爭中的安排很緊密。中國面對如此壓力,是否有破敵之法呢?對於海洋封鎖。中國可以在海岸線上組織兵力,加強南海人工島嶼建設。
中國這樣做的目的,是震懾菲律賓。為第一島鏈打開缺口。中國還要發揮基建精神,在亞洲陸地上開展多條貿易交通線,以此彌補海洋防線對人民生活造成的損失。
第二,中國必須領導臺灣,絕不能讓臺灣再回到美國手中。對於民進組織中的個別成員。中國大陸可以採取針對性的約束措施,不斷縮小這批人的特權。只要穩住臺灣命脈,那麼臺灣就不會從手中逃跑。大部分臺灣人民對大陸的情感仍在。阻止台灣回歸的大障礙就是民進黨組織極端成員和其內部的美國勢力。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不建議中國大陸採取武力手段。因為台灣群眾的安全,需要保證。中國可以對民進組織,進行合理披露。只要揭開民進黨組織和美国的遮羞布,那麼大陸將得到更多活動空間,大陸也就有理由去處理這批漢奸。
如果美國想樹立代理人,搞顛覆小活動。那麼大陸,就要採取一致對外方針。國内否定這種顛覆活動,仔细調查是誰在大陸内不搞事。對那些,戰争期間想逃跑的人。更應该提高警戒,顛覆分子,很可能就是通過美簽辦理逃出大陸。
在前沿戰場,中國可以拿出除原子武器之外的尖端武器。只要美國不發動原子戰爭,那麼中國就奉陪到底。反正美國已經對俄羅斯動手了。再說了,中國在最近幾年真的受了很多委屈,中國正愁沒地方釋放。
我們之前說過,美國和中國打常規戰爭的話,美國不會贏的。如果美國想搞原子武器,那麼大家就一起輸吧。
總的來說,中國對這場戰爭已經無所畏懼,美國及其盟友看起來很強大。但說實話,能真正和中國軍隊掰手腕的,沒幾個。
最後的話,中美戰爭,是中美矛盾不可調解的極端結局。我們對美國保持美好希望,我們也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對中美關係的認識,值得我們借鑒。
我們不必對這場戰爭做過多預測。美國人也不笨,難道美國想放棄中國市場嗎,難道美國想放棄中國資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