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本縣廟宇數量,高居全台之冠,不僅成為村里地標外,每座寺廟石碑上,留下的歷史記載,富有文化傳承及教化作用。地方耆老指,都具有保存的價值。
澎湖每個聚落,都擁有一座廟宇,早年村里的經濟實力,從寺廟外觀即可一目了然。根據地方耆老的說法是,若所見的廟宇金碧輝煌、雕龍畫棟、規模宏偉,即表示村里的雄厚實力。反之,若看到的廟宇、簡陋、空間狹隘、裝飾又簡單,即代表村落的經濟實力不佳;因此,有些規模較大的廟宇,大多也成村里的地標。
因本縣鄉間漁民,對於村里文化雖僅一知半解,但從廟宇的楹聯、碑文等記錄、都會了解一些文化點滴。昨日擔任廟祝20多年的呂姓鄉老說,廟宇大致分有兩種石碑,一種是記載修廟緣起,對建廟做詳細的歷史陳述,另一種則是記載、建廟時的捐款人姓名與金額,讓信眾可以永遠留名並護佑後代子孫。又說,民間廟宇屋頂的剪、黏、彩色畫作,或屋內的彩繪,全都以歷史人物為主,詮釋教忠、教孝、的歷史故事,也都富有文化傳承與教化的作用。
耆老指出,澎湖民間信仰有一定的規矩,迎神賽會也有一定的排場,早期相關單位、對澎湖漁村留下的田野調查著作,拜訪寺廟是不可缺的資料。若要研究澎湖開發史,以及各村里的變遷,廟宇留存下來的紀錄,都是調查人員參考的史蹟。諸如:每一村野廟宇供奉主神名稱,都有其地源性,而配祀神明的多寡,也可看出每一村里交往的情況,原因是神祇的信仰,仍出自於人的需求。
接著表示,每個村里一年當中,都有一定的行事曆,按廟宇神明的生日,舉行各種建醮法會,而最大的特色,即是各廟宇都有自己的小法師團,所以神明誕辰的日子,舉行的法事,全由這些小法演出,是澎湖觀光的一大資源。
內垵內塹宮外觀宏偉造型 實力雄厚 (圖片來源/澎湖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