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現今社會人手一「機」,且利用「3C保母」哄小孩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孩子從小接觸螢幕所發出的藍光,長時間用眼導致眼部疾病病患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澎湖縣衛生本局統計,109年度4-5歲現住兒童視力異常比率為9.28%,另本縣教育處調查國小學生109學年度裸視視力不良比率自國小一年級的22.76%至六年級的61.25%,可見「惡視力」的情形逐年加劇。
學齡前兒童的眼睛具有200-300度的生理性遠視,稱之為遠視儲備量,可抵抗近視的發生,但若長時間近距離過度用眼,過快消耗遠視儲備量,就可能提早進入近視危險期,若孩童能在12歲之前掌握遠視儲備量,往後若近視,變成高度近視的風險則會降低。建議家長們從孩子4歲開始,每年帶孩子找眼科醫師進行散瞳驗光檢查1-2次,掌握孩子遠視儲備量與視力變化,並由家長或主要照顧者從小建立孩童護眼的好習慣,就可以延緩近視的發生。
衛生局陳淑娟局長表示,預防勝於治療,在孩子未近視前提早以良好的用眼習慣來預防,且本局轄下各鄉市衛生所每年都會在幼兒園、校園或社區辦理視力保健宣導,並針對幼兒園視力異常兒童進行追蹤複診情形。鼓勵家長從學齡前期就要開始進行孩子的視力保健,眼睛是靈魂之窗,是陪伴孩子一輩子的珍寶,讓我們共同來守護。